今年计划更换手机时,笔者发现某熟悉品牌的主力机型已从曲面屏改为直屏。作为始终偏好直屏设计的用户,不禁感慨厂商终于回归实用需求,不再执着于曲面屏的“炫技”路线——这一曾被安卓阵营奉为“高端标配”的设计,正在悄然退出主流舞台。
回溯曲面屏的兴起,2015年三星推出首款双曲面手机Galaxy S6 edge,5.1英寸的弧形屏幕,此后安卓阵营高端机型纷纷跟风,仿佛只有搭载曲面屏,才能撑起高价定位、彰显产品档次。彼时,曲面屏生产成本远超普通直屏,且三星作为主要供应商产能有限,厂商需排队抢购、货源紧张,三星也借此赚取了高额利润。
曲面屏的走红,实则与手机行业追求高屏占比的趋势深度绑定。手机厂商为缩减边框、提升屏占比,连前置摄像头都采用屏下隐藏设计;而曲面屏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极致,不仅填满正面空间,更向机身两侧侵占。
但这种“延伸”的实际价值,却经不起检验:侧面新增的显示面积十分有限,且弯曲区域因光线折射,易出现色彩失真、边缘发绿等问题,影响观影与游戏体验。更让用户头疼的是握持感:曲面屏边框弧度陡峭,长期握持易产生硌手感;若加装侧面加宽的保护壳,虽能缓解硌手问题,却也让曲面屏的设计意义大打折扣。
曲面屏还有成本高与保值率低的问题。曲面屏很容易摔碎,维修师傅动辄索要千元以上;而在二手市场,曲面屏手机的保值率也远低于直屏机型,足见市场对其认可度有限。
为何这样一款的设计,能长期占据安卓旗舰机的标配清单?本质上,是手机行业陷入创新瓶颈后的无奈选择:当CPU、摄像头等核心配置的升级进入平缓期,屏幕作为用户直观感知的部件,哪怕只是形态上的微小改变,也能成为厂商差异化竞争的“噱头”。曲面屏恰好具备生产难度高、供应商少的特性,既能制造稀缺感,又能通过高成本抬高产品定价,成为厂商“炫技”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并非改进用户体验,而是为“高端定位”背书。
这场狂欢的退潮,始于2024年巴塞罗那MWC展会:当年率先推出曲面屏的三星,其最新款Galaxy S24 Ultra以直屏亮相,这一转折引发行业关注。此后,安卓阵营厂商纷纷跟进:华为Mate 80系列全系采用2.5D纯直屏,OPPO Find X8系列、小米17系列更以“无曲屏”作为核心卖点。从市场反馈看,消费者对这一变化并无惋惜,曲面屏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少。当曲面屏从高端象征沦为“过时设计”,曾经追捧的热度也迅速消散。
值得深思的是,自始至终,苹果从未推出过曲面屏手机。这家企业始终坚持“简洁好用”的产品初心,未参与这场曲面屏竞赛,而是在直屏技术上持续优化。
当然,我们不必全盘否定曲面屏的价值,它虽非手机发展的主流方向,却是行业探索中的一次尝试,更不能否认其商业化成功。如今,曲面屏的竞赛落幕,但手机行业的创新不会停止,厂商终将找到新的突破口吸引消费者。只是希望未来的创新,能更多锚定用户真实需求,而非陷入“为炫技而炫技”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