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25日下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了《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重点内容及特点。
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
何亚东表示,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何亚东介绍,第一个关键词是数字消费,也就是促进数字消费提质扩量。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从规模来看,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44.2%。《指导意见》支持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内容高质量发展,通过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创新数字消费场景,来释放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潜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数字时代,也就是突出数字技术创新驱动。数字技术是数字消费的基础支撑和增长动力。《指导意见》围绕落实“人工智能+”行动,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推进人工智能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引导数字化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激发数字消费创新活力。
第三个关键词是美好生活,也就是聚焦美好数字生活需要。数字消费是数字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指导意见》坚持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持续创新数字产品与服务供给,聚焦生活服务、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通过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卫生”、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服务,高质量打造智慧化服务应用场景,让消费者充分享受美好数字生活。
何亚东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指导意见》落地见效,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2024年,服务出口总额从2191亿美元增至4459亿美元,年均增长7.3%,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总体外向度还不高,服务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还有待提升。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便利化、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了13项务实举措。何亚东介绍,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政策措施更“细”。比如,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细化支持方向,提出支持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供应链等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再比如,保税监管制度方面,提出对综合保税区外开展“两头在外”的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产品检测业务试点实行保税监管,便利无法入区的企业开展相关业务。
二是具体要求更“实”。比如,针对企业反映的申报服务出口退税程序繁琐的问题,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在申报服务出口退税时推广以电子信息替代纸质或电子凭证,提高申报效率。再比如,针对企业反映部分服务贸易结算不够便利的问题,鼓励银行对于境内外长期合作的企业间发生的小额、高频业务,优化审核方式,提升资金结算效率。
三是支持目标更“精准”。比如,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在运输、维修维护、互联网广告等领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升承保能力和水平;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再比如,商务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制订并定期更新《国际服务贸易知名展会名录》,为服务贸易企业境内外参展办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助力我国服务出口企业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何亚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