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到新疆喀什需要多久?
15年前,无论是乘坐火车抑或是开车自驾,完成这段长达5000多公里的旅程都需要花费50小时以上。15年后,粤喀两地之间的物理距离没有改变,但一周多次“广州-喀什”“深圳-喀什”直飞航班的开通,让这段跨越东西的路程缩短到7小时以内。
交通距离拉近的背后是人、财、物等各项要素的加速联通。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广东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15周年。如果把时间表进一步往前拉,自1997年首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以来,广东援疆工作已经走过二十八载。
从数据上看,仅自2023年4月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入疆以来,广东全省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约99.14亿元(含深圳市),实施382个大项目,46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陲。大量要素涌入下,喀什地区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达到756.07亿元,实现同比增长5.8%,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48元,同比增长7.7%,两项增速均跑赢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数十年发展,这条跨越东西的旅程也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单向支援”。作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对外开放西大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截至2025年6月底已吸引4086家企业入驻,粤疆两地之间正逐步搭建起一条“双向赋能”的发展链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这场共富试验,正翻开新的一页。
产业“造血”
带动一座城市发展,需要什么?产业无疑是最关键的“工具”之一。
喀什地区苍茫的戈壁上,一排排光伏电板反射着银光……2025年5月30日,由广东水电二局所属粤水电能源集团投资、开发、运维的粤水电巴楚县5兆瓦分布式光伏制储加氢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光伏电源侧成功并网。
这是广东省属援疆企业在喀什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光伏制储加氢一体化项目,也是喀什地区首个集“光伏发电—制氢—储氢—加氢”于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项目投运后,按每日8小时稳定运行测算,可实现日制氢量432公斤。
这不是广东第一次在喀什地区投建新能源项目。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土地资源为喀什地区发展光伏制氢及氢能产业奠定了基础,广东企业的加入,则进一步为其带入了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的创新技术,并通过建立清晰的环境效益量化指标,为喀什地区构建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路径。
截至2023年末,喀什地区从事新能源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17个,占比47.2%。截至2024年中旬,喀什地区光伏累计获批规模达1483.4万千瓦,建成并网规模达533.4万千瓦,共建成19座储能电站,总容量达98.8万千瓦,累计获批规模、年度新增并网规模、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绿电消纳占比等均居全疆第一。
新能源是广东推进产业援疆的关键支点之一。近年来,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穿针引线下,一批大型粤企正在全疆范围广泛布局,探索推进前沿产业技术与新疆资源优势的深度结合。
在距离喀什城区20多公里外的草湖产业园,投资39.4亿元建设的东纯兴项目是广东支援建设的另一个典型项目。该项目始建于2015年,分三期建设,2020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产能总规模为100万纱锭,是新疆地区单体最大的纺纱项目,也是全国援疆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
据悉,目前新疆东纯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已累计带动当地3800余人就业,其中民族员工占比超过80%,助力南疆地区2300余人脱贫致富。驱动本地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东纯兴还累计培训技术工人超过4300人次、技术骨干540余名,大批少数民族青年从农民快速成长为产业工人。
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持续涌入,2024年喀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27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纺织业增长46.4%,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4.0%。目前,喀什地区重点打造的七个产业园区已累计培育规上纺织企业11家,规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85%,逐步建成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的完整产业链。
在产业领域,广东援疆从最初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发展到现在的“粤企兴疆”工程,引导在疆粤企投资兴业,将重大项目布局全疆。这种模式既为受援地造福,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以来,广东共为新疆受援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87个,协议总投资额达1744.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83万个,形成光伏、纺织、服装、甜菜、优质瓜果、绿色蔬菜等六大产业链,进一步激活区域内生发展动力。
链接“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数十年发展,这条跨越东西的旅程也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单向支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持续向纵深推进,粤新两地之间正逐步搭建起一条“双向赋能”的发展链路。
广东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亚五国已经成为广东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3.1%。截至2025年4月底,广东省企业经备案在中亚五国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企业(机构)近5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超700万美元。
而喀什地区,恰好是打开中亚市场的“西大门”。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周边还遍布有红其拉甫、卡拉苏、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和喀什航空口岸等5个国家一类口岸,连起了通往中亚、西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2023年11月1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正式揭牌。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叠加释放,进一步激发了喀什对外开放的活力和潜力。
以2024年8月落户喀什综合保税区的全球贸易通(BOSSGOO)中亚运营中心为例。作为跨境贸易电商平台,全球贸易通的顾客遍布中亚五国以及印度等南亚国家,目前已拥有1.18亿采购商,2024年促成贸易额395.37亿美元。
其中,全球贸易通中亚运营中心表现亮眼。得益于中亚地区旺盛的市场需求与喀什地区毗邻中亚的区位优势,全球贸易通中亚运营中心从2024年8月落户喀什地区到2024年底,4个多月内就收获了100多亿元订单。
嗅觉敏锐的粤企也盯上了这个通往中亚市场的关键“枢纽”。
刚刚过去的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简称:喀交会)上,广东纺织服装展区人头攒动,一批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将喀交会作为挺进中亚市场的契机。
其中,总部位于广州天河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广东益民服装城就带来11家品牌代表联合参展,希望借助喀交会,加大力度开拓中亚市场。据悉,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广东省商务厅推动下,广东益民服装城也正在喀什筹建一座全新的展贸厅,建成后将直接对接中亚采购商,打造常态化、可持续的跨境贸易通道。
在喀什经济开发区,一批广东家电企业也在此设立了生产基地。新疆小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德电器)是其中一家。据悉,依托喀什地区的区位优势,货品出口到中亚市场只需5天左右,目前小德电器旗下家电产品已远销中亚、南亚等地市场,年出口额持续增长。
“广东技术+新疆区位”的互补组合,为两地共同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截至2025年8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累计入驻企业已达4238家,重点打造覆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新兴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的“6+4”产业体系。
2025年前7个月,喀什地区外贸进出口额达到699.6亿元,同比增长11.8%。目前,喀什地区已与2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6%,占84.8%。同期,喀什地区对东南亚、非洲、拉美进出口分别增长124.1%、170.6%和113%。
当广东家电经喀什销往中亚市场,当伽师西梅摆上广东餐桌……粤新两地正携手趟出一条新的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