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实习生徐瑞婉韶关报道
作为旅游城市,很多人听到韶关,都源于丹霞山国家公园。在这之后,韶关籍演员张颂文主动当起“家乡推荐官”,让这座粤北小城被更多网友熟知。近期,韶关又因为一部在这里取景的粤产电影《日掛中天》而爆红。
与绚丽的文旅相比,韶关并不是一座传统的体育大市,它缺乏像梅州足球、清远漂流那样成熟的城市体育名片,也没有像珠三角城市那样发展国家级职业体育。
但这恰恰为韶关的新兴体育项目带来了机遇。南方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韶关落地的创新体育赛事和运动就包括:国际飞碟射击运动、匹克球运动、赛艇运动以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环丹霞山自行车赛、铁人三项、越野等赛事。
外界知道韶关赛艇是因为邱秀萍,她是中国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上的亚洲冠军。优秀运动员成为韶关体育发展的催化剂,逐渐让赛艇运动走向大众视野,为韶关打造“赛艇之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在粤港澳举办。借此机会,韶关正加快建设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赛艇之城”成为韶关新的体育名片。此外,韶关将赛艇与文旅产业结合,推动“体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赛艇之城”逐浪体教融合新赛道
赛艇运动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1849年,赛艇运动由上海进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百余年发展。在中国,赛艇这项小众运动曾一度仅出现在上海、青岛等沿海大城市。
赛艇与位于岭南的韶关产生联系,被人熟知是在邱秀萍斩获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杭州亚运会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首金后。
但赛艇和韶关的相遇,最早要追溯到2011年。
这一年,身为韶关市中心业余体校赛艇队教练的吴晓勇,前往韶关南雄选苗,看到一位手长脚长、有些腼腆的12岁小女孩,虽然不会游泳,但立定跳远能轻松达到两米多,她就是邱秀萍。
彼时,这个爆发力、协调性很好的未来冠军,还在学校上课。看到这位潜力无限的女孩,吴晓勇当场决定带她到韶关市中心业余体校练习赛艇,并担任她的启蒙教练。
邱秀萍多年的坚持和刻苦,终于在2021年迎来收获的季节。这一年,她与队友斩获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金牌。此后便一路过关斩将,在国内外取得了辉煌成就。这犹如石子投入一池春水,一时间在粤北小城激起了千层浪。
家乡出了赛艇冠军,让更多人关注这项运动,也激起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不同于上海、青岛等发达城市,在粤北的广袤山河间,韶关如何走出更多赛艇冠军,提升赛艇运动品牌的知名度和专业度?

图为邱秀萍(左)和队友
作为邱秀萍的启蒙教练,吴晓勇认为,人才培养是当下韶关发展赛艇运动的关键。
韶关要思考,如何构建从基层选拔到专业培养的全链条体系。“除了启蒙训练,更要强化‘市—县—校’三级选才体系,打通从基层到专业的输送路径。”吴晓勇说。
为破局人才培养,韶关近些年在体教融合上做了不少探索。通过体教融合、引入社会资源等方式,将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有效扩大了人才队伍规模,为“赛艇之城”注入人才源泉。
除强化选苗体系外,打造“黄金水道”训练基地,是韶关围绕“赛艇之城”展开的另一项关键布局。
韶关乳源,这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天然水域资源丰富的县城,被选为韶关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但仅靠这些,还不足以让韶关圆梦“赛艇之城”。
相较于上海、杭州等赛事和企业扎堆聚集的城市,韶关的短板在于欠缺赛艇赛事、产业化布局。为此,韶关把着力点放在扩大群众基础上,将其视为推动赛艇产业化发展的根基。
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成斌表示,韶关充分利用浈江、北江等天然水域资源,划定专属训练区域。在北江河段适配区域,配备智能船库、运动员公寓和观众看台,可承接国际级赛艇锦标赛。
同时,通过在龙舟、桨板、帆船等水上群众性项目发展方面提供教练资源、运动员资源和技术指导支持,韶关正在推动水上项目的普及和发展。
一座旅游城市的体育转型
地处粤湘赣三省交汇处,坐拥丹霞地貌与南岭山脉,融合广府文化与客家风情的韶关,是一座被大自然偏爱的城市。丹霞山的赤壁丹崖像凝固的红色瀑布,梅关古道的千年石板路上,至今还留着驼队的蹄印……
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过去的文旅发展一直都是风景区旅游的传统模式。这几年,韶关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为定位,深度融合体育运动、乡村民宿、红色文化等产业元素,为城市文旅发展绘就新蓝图。
与文旅融合,是韶关突围“赛艇之城”的新思路。近年来,赛艇体验成为韶关探索创新的文旅体融合项目之一。
一泓清水两岸绿,挥桨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美丽如画。兼具酷炫、清凉、趣味和社交属性的赛艇桨板运动,结合丹山碧水的美景,受到广东各地年轻人和家庭的追捧。
最早将赛艇转换文旅项目运营的,是韶关武江区重阳镇水上运动基地。该基地拥有天然水域优势,是韶关推动体育赛事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开展,与群众健身、休闲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生态型“体育+文化+旅游”的户外休闲目的地。
而后,阅丹公路锦江河畔、罗坑大草原、灵溪森林度假景区等地也兴起了水上桨板运动。这些地方还很好融合了民宿、露营等文旅新业态,不仅拉高了游客体验感,更推动韶关文旅模式更新——一个通过水上、低空等新兴体育赛事吸引年轻游客,同时借机重塑原有旅游项目运营,创新产品供给和服务,从而带动城市文旅产业腾飞。

图为重阳水上运动小镇(水口小院)
梁成斌介绍,韶关正在浈江河段设立水上运动中心,引入桨板、皮划艇等配套项目,培育“赛艇+休闲”水上运动项目。同时,打造水上无动力运动基地,开发赛艇体验、龙舟文化展览等项目,推动“体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赛艇之外,韶关文旅的新故事还在续写。
近年来,韶关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户外运动天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丰富了韶关文旅项目,更为这座传统旅游城市带来了更多转型机遇。
例如,韶关近年来正在全力打造丹霞山三大品牌赛事: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环丹霞山自行车赛、丹霞山马拉松赛,同步打造集赛事、会展、训练、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韶关还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设计融合丹霞山、南华禅寺、瑶族风情等精品体旅线路,开发户外运动+生态康养、户外运动+非遗体验等新业态,以“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延伸消费链条。
去年,韶关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全市接待游客140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旅游收入141.71亿元,同比增长19.6%。今年1—3月,韶关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0.01%,旅游收入46.44亿元,同比增长31.56%。
借助十五运会的东风,“赛艇之城”韶关将以建设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目标,深化文旅体商融合、青山绿水与体育经济融合,展现粤北小城独特的文旅与体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