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22:59:30 股吧网页版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9月24日,我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现2035年NDC需多措并举,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活性资源(如储能)建设;同时需深化市场机制改革,推动绿电绿证交易与碳电市场协同,以合理溢价激励消费侧用能转型。此外,坚持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并在技术上攻关电网稳定与输送瓶颈,以确保巨量新能源的并网消纳与能源安全。

  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

  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是《巴黎协定》中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的减排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以符合全球气候目标。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履行承诺,持续推进NDC的制定与落实。

  进入“十四五”,我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8月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我们以供应结构的优化带动消费结构加快调整,‘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20%,去年已经达到了19.8%,今年预计可以超额完成这一目标。”王宏志说。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践行“双碳”战略的关键举措。今年,我国宣布了新一轮NDC目标,其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回顾上一轮NDC中设定的2030年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和碳排放强度下降仍是当前待完成的关键指标。”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梁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主要来源于绿电和核电项目的增长,以及电气化过程对油气的替代(包括电动车、居民电代煤、电代气等)。提出30%以上的目标,对产业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转型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预计对“十五五”规划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梁希表示,在转型过程中,电气化是必然趋势,广义的电气化还包括电制绿色燃料,中国油气依存度较高,原油大约70%依靠进口,而天然气则大约40%依靠进口。预计2030至2035年可能呈现快速降低对外油气依存度的形态,因此,绿色低碳转型对提升能源安全是非常有意义的。

  非化石能源不仅包括风电、光伏,还有水电、核电、生物质能等。实现30%的非化石能源占比,需统筹推进各类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岳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坚持多元化发展非化石能源的战略,核电、常规水电、抽水蓄能电源等仍然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资源,是促进核工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载体,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常规水电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未来的功能定位将由电量供应为主逐渐变为清洁电量和容量双支撑。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是重要的灵活性电源,可有效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消费侧对绿色电力的广泛认可与使用。梁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占比更加贴近国家碳排放双控对地方政府碳预算的考核手段。绿色电力的认证、绿色溢价的呈现和绿色溢价收入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传导是目前绿电交易的主要挑战。

  “绿证的供大于求导致了绿证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绿电的真实环境成本和系统消纳成本相距较远。如果在电力消费侧的考核目前认可了绿证,可能会导致漂绿和电力减排的不作为。”梁希建议,有关部门需要仔细去测算绿电、绿证的供给和需求,并给出有效政策来促进价格提升到合理的水平。

  风、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36亿千瓦

  在装机目标方面,“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是新NDC的另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合计装机由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占到“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0%。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目标是对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科学响应。我国经济还将长期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需求与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升,同时,数字智能技术加快普及也带动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兴用能需求快速增长。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后,为接续实施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目标,顺利开启碳中和进程,必须进一步巩固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消费增量中的主体地位。2035年新目标正是基于能源增长趋势和结构转型需求作出的科学测算,展现了中国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远见与雄心。

  “风电太阳能装机达36亿千瓦”意味着年均新增装机需要维持在高位。李昇认为,中国具备实现新目标的产业基础、技术优势与市场规模。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出口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电零部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75%。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如此巨量的波动性电源接入电网,除了大规模建设储能设施外,未来要确保这些电“发得出来、送得出去、用得掉”,还需务实推进2035年新目标落地的发展的路径。李昇建议,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调节与互济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等灵活资源建设,推动电网智能化改造和跨省区输电通道优化,增强新能源承载能力。通过市场机制激活用户侧资源,推广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实现“源荷互动”。

  岳昊也认为, 既要在技术层面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要在机制层面做好政策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发挥两个市场相互促进、协同互补作用,提高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新能源主动支撑与构网型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具备与传统电源相同的稳定支撑能力,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加强特高压和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控制灵活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加强电网调度机构与发电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方面的衔接协同。

  从产业影响看,“36亿千瓦”目标将极大拉动风电、光伏制造产业链发展。梁希认为,目前光伏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但预计通过市场需求引导会逐步优胜劣汰调整到均衡水平。风光仍然有一定成本下降潜力,度电成本会进一步下降。未来风光成本需要重点考虑系统成本,跟当地消纳能力有很大关系。对集中式风光发电,在发电侧通过灵活性电源进行调节会比用户侧的成本低。但用户侧调节潜力也需要挖掘和示范。一些新的技术,比如高空风能,需要提前布局,力争在未来十年取得商业化突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