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再次祭出“232大棒”。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联邦公报出现两则公告,内容分别是特朗普政府启动对进口机器人和工业机械以及对进口医疗设备的232调查细节。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政府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修改钢铁和铝的232关税政策。分析表示,该政策意在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来鼓励关键产业的国内制造。
涉及机器人及医疗设备
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该条款授权美国商务部对特定产品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立案调查,并由总统决定实施关税、配额或其他限制措施。此次公告称,美国商务部依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展开调查,调查始于9月2日。根据该法律,美国总统有权对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商品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需在270天内提交政策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方出台的232调查涉及钢铝及其衍生品、汽车、铜、半导体、医药产品、关键矿产和衍生品、卡车、木材、商用飞机和发动机及其零部件、无人机系统及其零部件以及多晶硅及其衍生品等共11项。特朗普政府已援引该法案对汽车、铜、钢铁和铝产品加征了232关税。
此次新公布的调查扩大了美国目前可能面临关税的行业范围。公告显示,本次调查的“机器人及工业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及可编程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设备包括数控加工中心、车床与铣床、磨削与去毛刺设备、工业冲压机,以及自动换刀装置、夹具、用于切削焊接和工件搬运的机床。
另一项新232调查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美国依赖外国供应各类医疗耗材的担忧,包括注射器、缝合线、导管和纱布。具体而言,此次调查针对进口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医疗耗材及医疗设备(包括器械)等。其中,PPE指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使用的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口罩、N95呼吸器、手套、防护服及相关医疗部件。
医疗设备则泛指医疗保健领域用于支持患者护理的耐用设备、工具及器械,例如病床车与轮椅、拐杖、医院病床等。据悉,此次新公布的医疗设备调查不涉及处方药、生物制品及其他药品,这些领域已纳入美国商务部另一项独立调查范围。
鼓励国内制造业
随着特朗普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来鼓励关键行业的国内制造业,新宣布的调查扩大了可能面临关税的行业范围。数据显示,特朗普政府征收关税的品类中,钢铁、铝、铜在2024年的进口价值分别为319.72亿美元、207.4亿美元、179.72亿美元,在美国总进口中的占比并不高。但钢、铝衍生品的范围则明显扩大,金额达718亿美元。
截至目前,关税已经成为美国财政收入的重要一环,部分达成了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来补充美国财政的目标。数据显示,7月美国关税收入为284.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6.28亿美元,涨幅达273%;4—7月,美国关税收入累计为947.1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76.42亿美元,涨幅达243%。7月,关税收入占美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
开源证券分析师何宁认为,补充财政收入不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关键考量,其核心诉求一是减少美国贸易逆差,二是促进制造业产业回流,从而增加美国本地制造业就业。
“从当下的情况看,迫使欧日韩等国家购买大量美国产品,可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但无法促使制造业产业回流。”何宁说,自今年4月“对等关税”征收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环比新增均为负数,6月在总就业中的占比更是跌破8%,且不断创下历史新低,充分显示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困难。
不过,一位从事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人士表示,该调查对其在海外业务影响不大。他表示,关税压力下,工业机器人服务的部分下游领域,比如光伏、锂电、3C等行业可能面临更多压力。“美国制造业回流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该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司出口美国的产品大多来自该公司位于海外的子公司,“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展开海外市场的布局,包括通过收购一些海外本土市场的公司来做业务调整,因此影响不大。”
关税合法性面临挑战
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台后援引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不经过国会批准、直接颁布行政令的方式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措施。美国国际贸易法院5月裁定此举违法。随后,特朗普政府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8月29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维持了之前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认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并未授予特朗普实施“芬太尼关税”和“对等关税”的权力。
法院裁决书显示,关税是国会的一项核心权力。《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授权总统在紧急情况下颁布某些经济措施,以应对“异常和特殊威胁”,其授予总统监管进口的权力,但并不意味着授权总统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征收关税。美国“政治新闻网”提到,过去50年间,美国总统经常援引这项1977年出台的法律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但此前尚无一位总统使用该法对外征收关税。
该裁决10月14日之前不会生效,以便特朗普政府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特朗普在判决公布后批评上诉法院“极具党派性”,宣称这一裁决对美国是一个“灾难”,“如果任其成立,这项决定将彻底摧毁美国”。
若美国最高法院最终推翻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数十个经济体实施的全面关税,这些贸易调查可能会被视为特朗普征收替代关税的后盾。作为对比,根据第232条款实施的关税可能更具持久性——即使总统任期更迭也可能继续实行,但其关税落地的耗时,显然将较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的关税更漫长。232条款等法律通常需经过审查研究周期才能对外国商品实施关税,操作进程更为迟缓。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本月早些时候在电视采访节目中曾表示,若最高法院未支持特朗普政府,仍存在“其他法律依据”实施关税,他提议可启动“第232条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