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预制菜的讨论仍在延续,而保质期长达两年的冷冻西兰花成为消费者热议的焦点。
“其实多少有点冤枉的,餐饮业用冷冻西兰花绝不是贪图便宜,而是有品控稳定和安全性的考虑。”有餐饮业内人士解释道,“餐饮店使用冷冻有机西兰花是为了保证没有农残,并且通常比市场中绝大多数新鲜西兰花价格更高。”
实际上,质保两年的冷冻西兰花在市面上并不少见,山姆也有售卖,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还有海外消费者晒出了西班牙超市售卖的冷冻西兰花。
“存放两年的西兰花还有营养吗?”“是不是添加了防腐剂才能放这么久?”“冷冻的和新鲜的到底哪个更好?”一系列疑问接连涌现。不少消费者甚至拿出自家冰箱里的冷冻西兰花反复查看标签,试图找到答案。
“新鲜即营养”的朴素传统观念,在食品工业、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当下,正不断遭遇挑战。“新鲜的一定比冷冻的更有营养吗?”这一问题并无绝对答案。
从营养角度来看,新鲜西兰花的初始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可能更高,但最终能被人体摄入的营养量受多重因素影响。
注册营养师王敏解答道,新鲜仅代表食材采收时的营养基础较好,但其前期的种植条件,后期的运输时长、储存方式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营养水平,不能简单认为“新鲜的就一定有营养”。即便是初始种植条件优异的西兰花,但从采收至送达餐桌往往需要两三天,随着运输和储存时间的增加,营养素也在不断流失,甚至因为存储条件不当,出现小黑点等腐烂现象。
对此,山姆工作人员也解释道,冷冻蔬菜是通过速冻技术来锁鲜的,不是缓冻,是急速下降到-18℃进行保鲜处理的,跟脱水蔬菜是一样的原理,营养不会流失,也不会变质。实际上,冷冻蔬菜比脱水蔬菜的营养素保留率更高,保存条件更好,是现代科技带来的一大助力。
谜题1:冷冻后,西兰花的营养“打折扣”了吗?
面对保质期长达两年的冷冻西兰花,不少消费者首要担忧的是其营养是否已严重流失,更有甚者怀疑存在“隐形添加剂”。
从营养损失的具体情况来看,冷冻西兰花确实会经历一定程度的营养素流失,但并非所有营养成分都会“大缩水”。
一般情况下果蔬放冰箱冷藏会比放室温下营养损失慢,不过也会有营养损失。
而商业速冻果蔬在冷冻之前会有漂烫的步骤,这样会使酶失活,从而延缓营养流失及食物变质。“北京营养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进一步解释道,”尽管漂烫这一步本身会造成一定的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约 20%),但处理后再进行低温度速冻,就能极大延缓后续维生素损失,储存数月至一年也未必有冷藏一周损失得多。
而实际上,除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外,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素受冷冻影响极小,膳食纤维也基本不会有明显损失。
“从人体所需的八大营养素来看,冷冻主要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他核心营养素则相对稳定。”王敏进一步介绍道,对西兰花来说,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的它还含有硫代葡萄糖苷,该物质可转化为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异硫氰酸盐,冷冻并不会破坏其含量和活性。
不难看出,冷冻西兰花的营养变化有明确规律可循,而所谓“隐形添加剂”的说法,更多是对商业速冻技术的误解。
冷冻西兰花能实现两年保质期,核心依靠的是专业速冻技术与全程低温环境,而非防腐剂。某冷冻蔬菜厂家林岩(化名)透露,其采用国际通用的IQF单体速冻技术,将清洗、漂烫、冷却后的西兰花均匀铺在传送带上,通过-30℃至-40℃的强冷风隧道,在30分钟内使产品中心温度迅速降至-18℃以下。
“这种极速冷冻形成的微细冰晶,能完美保留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减少营养流失。后续的全程冷链运输与储存,始终保持-18℃以下的恒定低温。”林岩进一步介绍道,“在此环境下,微生物被抑制生长和繁殖,食材自然不会变质,根本无需添加防腐剂。”
这与家庭冷冻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消费者常以家庭冰箱的保存效果揣测商业速冻食品,“冰箱里的肉放久了都会发霉,何况是蔬菜。”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留言对比道,“冷冻蔬菜再解冻后就水济济的,味道就更差了。”
“家用冰箱缺乏大功率制冷设备,食材中心温度降至-18℃可能需要1-24小时不等。”对此,王敏解释道,“此过程中,果蔬的中心会形成较大冰晶,对细胞结构破坏大,化冻时营养会随汁水大量流失,且频繁开关冰箱导致的温度波动,也会加速营养损耗与食材变质。”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24个月保质期”问题,相关供应商解释:“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食品标签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这一期限的设定主要是基于保质期测试试验的实际结果、行业内同类速冻蔬菜的通用保质期限以及速冻蔬菜在国内国外市场销售几十年的实际市场反馈。”
谜题2:冷冻西兰花vs新鲜西兰花,该怎么选?
但同时也有消费者质疑:“怎么能保证市面上的冷冻蔬菜是在蔬菜新鲜时、营养巅峰时期就被采摘、冷冻处理的呢?”
对此,林岩表示,西兰花采收必须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采收后需在极短时间内运至加工厂,从源头上保障初始品质,再通过极速冷冻技术留存营养。虽然储存时间越长,维生素流失越多,但只要在保质期内食用,仍能保留大部分关键营养。
而且,在洁净与安全保障上,冷冻西兰花的工业化处理优势会较为突出。此前,“西兰花容易藏匿虫卵,难以洗净”的讨论曾引发关注,而工厂的清洗流程远比家庭清洗复杂和彻底。工厂在清洗和漂烫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农药残留,杜绝冲暖等问题。
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冷冻西兰花的处理流程:原料进入工厂后,首先经过气泡清洗机,通过气泡的翻滚和爆裂剥离表面大颗粒杂质和灰尘;随后进行多道高速水流喷淋,彻底冲洗缝隙中的泥沙、虫卵等。
“最后通过漂烫环节杀菌灭酶,有效杀灭物体表面的细菌。这种工业化清洗与处理,成为保障西兰花洁净安全的核心环节。”在林岩看来,这些细致的工序保障了西兰花的洁净和安全,这也是餐饮企业青睐冷冻西兰花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预制菜、预加工冷冻蔬菜的理解混杂,不同背景、生活环境的人看法不一样,这中间存在很大的科普空间。
“不同的人看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法有差异很正常。”正如王敏举例说明道,“比如退休工人有钱有闲,有时间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手艺也好,就更倾向于新鲜、卫生的食材;而白天上班、晚上要给孩子做饭、做家务、辅导作业的家庭主妇,没时间纠结太多,更看重便捷性;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会更在意冷冻蔬菜是否便宜;另外,烹饪能力差的人,自己做的菜不好吃,也会偶尔买口感好的预制菜改善生活。”
顾中一也指出,“有条件的时候,果蔬还是现买现吃更好。但如果真要长时间囤果蔬,其实商业速冻果蔬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敏认为,科普要找准切入点,重点从两个方向入手。
一方面是营养与安全科普。王敏提到:“大部分消费者担心的是‘没营养’‘不安全’,我们要明确告诉大家这类食品能吃,但不建议经常吃。同时讲清楚可能存在哪些营养缺乏,以及如何通过搭配饮食来补充,这样就能缓解核心焦虑。”
另一方面则是食品科学与加工工艺科普:“比如很多人在家冻肉,一大块肉冻进冰箱,吃的时候切一点,剩下的再冻回去,反复冻融过程中营养流失很大。我们要把这些食品保鲜的技术原理、正确方法普及给大家。”
从连锁餐饮的标准化需求到都市家庭的便捷化选择,冷冻西兰花的流行是食品工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打破“新鲜即绝对优越”的认知误区,了解冷冻西兰花的营养特性、加工原理与安全保障,才能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无论是追求极致新鲜还是侧重便捷安全,都能在食品工业的发展成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王敏进一步建议道:“从营养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相关标准是结合营养素的流失情况来制定保质期。不过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相关标准,需要营养界和食品工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