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23:29:50 股吧网页版
A股战力榜:京沪深制霸 苏杭穗混战 台州最意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市公司数量与质量,是一座城市融资能力、产业实力与未来潜能最鲜明的“报表”。

  今年来,A股总市值首次站上百万亿大关,沪指创下十年新高,吸引了各地企业蜂拥抢滩IPO。截至9月24日,72家公司成功闯关A股,共募集资金696.44亿元,同比增长53.3%。

  当万亿级资金“跑步”进场,在这场资本盛宴中,城市们如何各领风骚?

  最新统计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以压倒性优势继续稳居A股前三,但“一超(北京)两强(沪、深)”背后,却是截然不同的产业画像:北京凭央企与金融巨头“定盘星”,营收、利润占全国金融板块六成以上;上海以多元金融+高端制造双轮稳住综合竞争力;深圳则凭硬科技把市值做到全国第二,新增IPO数量领跑一线城市。

  苏杭广“第二梯队”竞争亦白热化:苏州凭制造业“隐形冠军”在新增上市数量上反超杭州,但市值仍落后万亿元;杭州凭数字经济龙头与省级国企撑起的千亿市值集群保持“质”的优势;广州的新增上市公司虽数量偏少,却借境外上市与并购重组提升平均市值,并加速产业整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正突破城市边界,在长三角、珠三角内部快速抱团: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两家新上市公司深度嵌入深圳供应链;台州72家A股上市公司“小而专”,为长三角整车、医药、模具产业做配套;常州新能源、南京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崛起,均受益于区域协同。人才与供应链流向哪里,资本、上市公司在哪里扎堆、抱团,区域一体化的效应已然显现。

  深圳从“市值榜眼”变“创新状元”

  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质量,既是一座城市融资能力的检测表,也是产业基础与创新潜能的X光片。

  截至9月24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十强城市座次分别为北京(475家)、上海(447家)、深圳(424家)、杭州(232家)、苏州(224家)、广州(153家)、无锡(125家)、南京(124家)、宁波(123家)、成都(122家)。

  北京、上海、深圳持续稳居前三甲、优势显著,但细看之下,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在产业结构与“气质”上的分野,正愈发清晰。

  截至9月24日,北京以475家上市公司、28.67万亿元总市值稳居“双料第一”,凭一己之力托住A股四分之一的市值。

  撑起这台“重型发动机”的,是135家央企控股公司——数量只占北京板块的28.36%,却贡献了北京上市公司91.48%的营业收入和97.42%的净利润。2024年,北京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23.55万亿元,净利润总额2.7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市公司营收与利润来看,北京是绝对的“金融中心”。截至目前,A股126家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中,21家在北京。这21家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净利润分别占整个A股金融板块的58.82%、63.40%。

  上海以445家上市公司位居第二,胜在结构均衡,金融与高端制造优势突出,同时覆盖了科技、消费和服务业等多元板块。

  金融板块依旧是利润担当:15家金融类A股公司2024年净利润2560.55亿元,占上海板块整体净利的66%;既涵盖市值超六千亿的国有大行,也囊括民营控股的互联网券商。

  另一端,上海的制造业梯队同样强大:257家制造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元,占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0.80万亿元)的半壁江山。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等产业链交错排布,为上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

  不过,虽然上海凭数量坐稳了上市公司第二的宝座,但如果把镜头切换到市值,真正的“榜眼”却是深圳——12.71万亿元总市值,反超上海1.9万亿元。

  究其根本,还是深圳“硬科技”上市公司更多,估值溢价高,市值前十公司有工业富联(云计算+工业互联)、立讯精密(精密制造龙头)、迈瑞医疗(高端医疗装备)、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三大赛道贡献了深圳板块逾六成市值。

  更具风向标意义的是“增量”。年内一线城市共新增10家上市公司,深圳独占4家,其中“智能影像第一股”影石创新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67.2%,连续六年世界第一,企业6月登陆科创板,两月股价翻数倍、市值破千亿,成为今年唯二IPO破千亿的新贵。

  这只是深圳科技军团的冰山一角,当人才、资本、产业沿着科技赛道加速涌入,深圳正把“市值榜眼”变成“创新状元”。

  “第二梯队”贴身肉搏

  把镜头从“北上深”拉远,苏州、杭州、广州等“第二梯队”城市正上演一场更激烈的排位赛,用截然不同的方法争夺位次。

  今年以来,苏州以新增6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力压北上广深及杭州(4家)、合肥(3家)、成都(2家)等城市。若把已过会未发行的25家企业一并算入,苏州再拿3席,对杭州形成“追兵”之势。

  但这一数量的背后亦有隐忧——截至9月24日,苏州A股总市值2.52万亿元,比杭州少了超八千亿元。

  苏州上市公司的主色调是制造业,更准确地说是“小而美”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这意味着它们技术壁垒高、市场占率高,但从“小而美”到“大而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苏州上市的六家企业,截至目前也只有一家过百亿市值。

  科创板是更直观的注脚:苏州有57家科创板公司,仅次于北京、上海,却未有一家千亿市值的旗舰,百亿市值梯队也只有21家。这表明:如何将数量优势转化为市值优势,是苏州接下来必须跨过的槛。

  再看杭州,虽然企业数量仅略多于苏州,但胜在规模。3家千亿市值(海康威视、同花顺、杭州银行),75家百亿市值公司,把杭州总市值抬到3.36万亿元。

  在这里,省会身份带来的政策红利不可忽视。浙商证券、浙能电力等省级国企总部落户杭州,既贡献了市值,也带来金融与能源资源的优先配置。

  此外,从产业结构看,如果说苏州竞争力来自“分散的隐形冠军”,杭州的底气则源于“高度集聚的数字引擎”。海康威视、恒生电子、大华股份等老牌龙头在安防、数字交易、物联网领域占据全球话语权,“数据智能第一股”每日互动、“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云集、“全球区块链第一股”嘉楠科技等新生代力量也在崛起,接力数字经济。

  与苏杭相比,广州A股在数量上并不起眼。但把视角切换到平均市值,广州锋芒显露:2.08万亿元总市值摊到153家公司头上,平均每家136亿元,比苏州高出20%。

  境外上市公司数量多也是广州资本实力的展现。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共238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其中境外上市公司超过84家。目前,广州还在并购整合上大做文章、积攒势能。2024年以来,超过50家广州A股公司披露产业整合类重组;2025年上半年,广州上市公司与市属国企已完成10起产业竞买式并购,金额逾57亿元。

  对于未来,第二梯队的资本竞争已进入下一阶段,谁先完成产业链升格为价值链,谁就能在贴身肉搏中率先冲线。

  区域产业链加速抱团

  把今年IPO公司名单摊开,看“产业热力图”,还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产业抱团”持续加速,相同产业的上市公司在同一区域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先看新材料:一共14家,其中11家把注册地落在了江苏和浙江,两省几乎“包圆”;再看新一代信息技术:14家新面孔里,5家来自广东,独占三分之一强。

  影石创新的迁徙史,就是区域产业抱团效应的生动注脚。2015年,影石创新苦于南京无法量产全景相机光学模组,选择落户深圳。18个月后,公司光学模组从图纸到量产全部跑通。

  影石创新创始人接受采访时坦言:“在南京起步时,买原材料都得从深圳发货。后来搬到深圳,软件团队才补上了硬件的课。可以说,没有深圳的产业链和人才基础,不是在深圳,这一切不会发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产业抱团已不再局限于大城市间,而形成了一条向周边中小城市加速外溢的“产业传送带”。

  深中通道通车仅一年,中山便新增2家上市公司,弘景光电、太力科技两家企业均把深圳作为供应链与渠道枢纽:前者镜头模组直供影石创新,2024年上半年,影石创新贡献了弘景光电46.94%的销售额;后者作为“跨境家居收纳第一股”,在龙岗落地跨境电商全资子公司。2024年太力科技亚马逊销售额2.06亿元,同比增长95.65%。

  台州GDP只有6656.40亿元,却拥有72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青岛、东莞、佛山等一众万亿GDP城市,秘诀便在于区域产业的“配套思维”。

  长期以来,台州把“融长接沪”写进了城市基因:把自己定位为长三角的“专属配套区”,用精准承接上海及长三角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人才创新、金融资本等高端资源的方式,哺育本土产业。截至目前,台州累计新引进签约长三角地区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61个,协议投资额4510.6亿元,其中来自上海的项目总投资额超千亿元,这也让台州的资本市场跑出“配套速度”。

  今年台州新上市公司泰鸿万立就是典型案例。2005年,泰鸿万立为给杭州吉利集团提供配套而成立;2010年,吉利子公司入股泰鸿万立;至今,吉利是泰鸿万立的大客户。

  当资本、技术与供应链开始跨市通勤,“城市边界”便成了“产业网格”。区域协同的效应正在把单打冠军卷进团体赛,最终写进下一轮IPO的招股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