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严曦梦)上海市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在9月25日举行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杨浦区专场上表示,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工业产值曾占上海市“五分之一”。近年来,杨浦主动开发科教资源、积极创造新发优势,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造了上海市“五分之一”的软信业营收。
尼冰表示,这两个“五分之一”的关键转变期就在“十四五”,特点可以用厚积成势、能级跃升、加速集聚三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厚积成势。近年来,杨浦区发挥“大学+大厂”优势,“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企业年均增长超1000家。从产业结构看,杨浦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四个门类——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覆盖齐全,数字经济企业贡献了杨浦区超40%的税收、超60%的营收。从上海市占比看,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的软信业营收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3259亿元,规模居上海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今年以来增势依旧强劲。
二是能级跃升。“十四五”以来,杨浦构建起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四个新兴领域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12条产业链。从成长看,今年重点产业链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重点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超70%,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0%。从能级看,杨浦“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入选上海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智能制造和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也有信心在“十四五”跨入千亿级。
三是加速集聚。当前,杨浦已形成了滨江南段、大创智、未来谷、滨江中北段含复兴岛四大产业集聚板块。其中,滨江南段数字经济总部楼宇若春笋破土已蔚然成势,“十四五”期间累计建成商务载体面积超250万平方米。大创智、未来谷围绕复旦、同济、上财等双一流高校,加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创新型总部等各类高能级企业超1000家、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超5000家,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上海市首批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滨江中北段正不断汇聚都市工业、智能制造等各类企业,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两业融合”“两新融合”特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