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石景山正式投运,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突破核心数据瓶颈,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年产高质量数据超600万条的“超级训练场”,不仅将重塑产业创新生态,更预示着一个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万亿级新增长极正在崛起。
训练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创新合作模式,由石景山区政府牵头,联合区属产业平台、北京银保产业园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乐聚机器人共同建设运营。这一合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产业、金融、科研等多方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该训练场的建设恰逢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训练场内1:1还原了工业智造、智慧家庭、康养服务和5G融合四大类共16个细分场景,覆盖从智能制造到社会服务的全方位应用领域。这种高度仿真的训练环境,为机器人算法的优化与迭代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支持。
在现场,身高1.66米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通过VR设备、动作捕捉系统等先进装备,这些机器人已掌握20多项原子技能,在物料分拣、产品装箱等任务中执行成功率达到95%以上。
训练场创新性地构建了“训练+应用+孵化+科普”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除了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外,还通过产业基金支持、赛事培育、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全力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这种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不仅增强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借鉴。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训练场这类基础设施的价值将愈发凸显。预计未来五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而高质量训练数据与服务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该训练场的建成投用,不仅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更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随着更多企业和机构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研发与创新活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