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功能正在英语测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自适应”为代表的模式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托福、DET(多邻国英语测试)当中。所谓自适应,指基于自适应模型,题目难度会根据测试者的答题水平而改变。比如,一个考生在前面的回答中正确率非常高,那么后面的问题就会相应变难。因此,该模式能有效地缩短考试所需时长。
今年5月,ETS宣布2026年1月起托福iBT考试的阅读和听力部分将采用多级自适应设计,考试会根据考生的实时表现进行动态调整。
而在疫情期间凭借家考模式获得知名度的DET,则是全球首个数字化留学英语水平线上自适应测试。据多邻国业务副总裁、DET总经理Rogelio Alvarez介绍,DET在自适应测试方面的探索已近十年。
在自适应模式下,目前DET的测试时长为1小时;而此前未使用自适应模式的托福,及雅思、PTE等测试的时长则为2到3小时。
被问及自适应考试在测评行业的变化趋势时,Rogelio对界面新闻表示,“整个测评行业拥抱变化是件好事”。但他判断,如ETS等竞争对手尚处于探索和测试阶段。
当自适应技术或将成为行业“标配”,竞争的焦点便转移到了更老生常谈、也更棘手的问题——信任。
这首先体现在院校与政府机构对测试结果的信任上。
对于一贯采用在线家考与自适应模式的DET而言,向市场持续证明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核心任务。多邻国此前也曾向界面新闻承认,其与传统英语测试的差距“更多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市场”,正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日前,剑桥大学更新本科申请的语言要求,宣布不再接受2025年12月31日后参加的托福网考(含家庭版)的语言成绩。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2026年1月起“新托福”时长缩短及采用自适应机制等改革的保守回应。
被问及这一争议时,Rogelio对界面新闻称,个案并不能代表行业趋势,作为雅思开发者之一的剑桥或有自己的考量;更多的院校对在线和自适应考试正持更开放的态度。一个信号是,英国内政部近期已开始接受在线考试作为签证申请的语言证明。
在具体的市场开拓上,多邻国表示其争取全球院校认可的长期策略从美国开始,扩展到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现在也正在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而在中国留学生日益青睐的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方面,其正在增加关注,并在日本招聘了员工。
DET全球增长与业务拓展负责人王妍对界面新闻透露,目前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开始接受DET成绩,但她也强调,“我们不想仓促做出改变”。
此外,信任的挑战还来自另一个层面:公众对AI技术本身的顾虑。
今年年初,多邻国CEO Luis von Ahn提出多邻国将成为一家“AI-first”企业后的一系列发言,以及此前使用AI替代合同工的举动,在海外引发了一定的舆论反弹。
二季度财报会上,von Ahn表示其发表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言论而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这直接影响到多邻国的日活用户增长。虽然他事后向媒体澄清,采用AI并非单纯为了盈利,也“从未裁掉任何全职员工”, 但这场风波已足够反映出公众对AI技术的焦虑。
作为多邻国第一款真正使用AI的产品,Rogelio对界面新闻表示,DET用AI做的每件事都有人工参与。其通过“人机回环”的工作模式,对AI生成内容进行人工审核,并发布了《负责任的AI使用规范》。据介绍,其为首个发布AI使用规范的权威语言测试。
此外,王妍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在App上引入基于Duolingo Max的AI学习功能时,多邻国将会有一个中国本地的LLM(大语言模型)合作伙伴,且已经展开合作。
英语测试的下一步是什么?从DET搅动的波澜来看,AI带来的高效率与在线化带来的高性价比或将是不可逆的趋势。但在技术之外,最终的胜负手,或许关乎谁能在这场关于安全、公平与可靠性的漫长博弈中,率先赢得政府、院校与全球考生家庭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