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新书发布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一些在校学生代表分享了其上网的经历和感受。一位高二的男生表示,高二比高一的学习任务重很多,他上网的时间也会压缩,一天有大概4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上网,上网主要是一些社交、休闲娱乐。
一位初二的女生表示,她在学习方面经常用到英语的朗读软件,以及英语的背词软件,因为她在英语学科学得差一点,所以会用它去补差。她还说,语文课与AI结合得比较多一点,因为语文课有很多名人名家,比如老师会用AI手段复原鲁迅这些名人,用AI生成的东西可以为其解读这些名人的名言名句,以及他们想表达的一些理念。
“还有很多学校的电子大屏互动都是云端AI教育的支撑。”上述初二女生表示,这些让学生学习的时候趣味性更多了,而且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每节课可以吸收、可以转换的知识也变多了。
谈及打游戏,一位高一的男生表示,他在周中,在写完作业的情况下会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游戏,主要玩足球游戏,因为游戏主要是为了娱乐,让自己开心一些。“打游戏也有利有弊,比如,也会跟家长设定一些时长,如果超时了,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而且有的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影响自己的一些时间规划,所以会有一些负面作用。”
上述高一男生还表示,包括腾讯制作的一些游戏,都会有未成年保护措施,会限制其周末时才能打游戏,充值也非常少,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措施。
上述初二女生表示,她会用手机上的软件看一些小说,看小说一定时间,比如半个小时,就需要让眼睛休息,这个时候相关软件就会弹窗让你实名认证,这个时候就该去休息了。
上述高一男生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对其是方便大于不便。方便是其自身自主管理不是很强,所以这可以帮助他控制游玩时间;不便可能是一些同学或朋友发的信息没法及时查看。
谈及是否用过AI大模型,上述初二女生表示,她比较喜欢画画,比如豆包会生成图片,给它关键词,让它设计有房屋、树木、山水的画,这也丰富了其课余生活。不过,有时候AI设计的图会有构图问题,比如,这个山和海不接着,后面的树给复制到前面来了,这种情况偶尔会发生。
她还说,她的手机就是学习机,她手机里用的每一个应用的累积时间,以及点开这个应用、关闭应用的时间,家长那里都会有显示,连续使用手机20分钟就会给家长弹出提示,家长就可以选择让她接着用或直接把手机一键锁屏了。“我的学习手机上,家长给我开的也就是记事本、拍照这些基础的功能,记事本我用的是最多的,记录今天干什么,因为它差不多是我唯一的娱乐,所以里面我可能会搁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
上述高一男生表示,他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社交,可以和朋友、同学有不间断的联系,其次是打游戏,还有娱乐和上网课。
上述高二男生表示,除了刚才说的,他在生活方面还会用一些软件应用,比如上网买东西,除此之外,可能还会在一些社交媒体、视频软件上学习,比如在哔哩哔哩上找一些视频去看,比如学数学、英语,都会在一些视频软件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