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9月8日,在新疆喀什香妃园景区入口右侧的“香妃迎宾表演”舞台落座区,从深圳乘着旅游专列来新疆旅游的史阿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别看我70多岁,坐火车我选的还是上铺。”此时,是史阿姨在新疆游玩的第11天,她所参加的新疆中老年旅游团全程共计19天。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像史阿姨这样踏上旅途的“银发背包客”正日益增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截至“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与此同时,政策持续加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年内多项政策指向解决银发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例如,商务部、国铁集团等九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扩大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更好满足银发群体旅游服务需求”。
随着政策落地显效,文旅产业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有钱、有闲、有精力”的银发群体,渐渐成为推动我国旅游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释放银发旅游消费需求,近年来,政策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升级。《证券日报》记者在近日新疆行的调研中深切感受到,银发旅游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出去玩”,而是正在成为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新蓝海,也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生动体现。
银发旅游“新”图景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帕米尔高原,喀什古城的夜也从一盏盏铜灯里“苏醒”过来。在古城深处的买买提大院门前,一对戴着红色旅行帽的老夫妻正拿着新鲜出炉的羊肉串,摆出大口吃肉的姿势,不远处的同伴迅速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充满烟火气息的鲜活时刻。
走进喀什的另一大著名景区——香妃园,记者在检票口前停留不过十分钟便看到,至少有4辆大巴车满载着外地赴疆旅游的银发游客来到此处。
“原来就知道新疆很美、很漂亮,看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后,更有冲动想亲自过来看一看。”来自山东的高阿姨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几天,她乘坐旅游专列先后游览了天山天池、赛里木湖、火焰山等景区。喀什这一站结束后,她们还将去往哈密的“魔鬼城”。
当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撞”上去年爆火的《我的阿勒泰》,新疆成为了旅游市场上“现象级”目的地。
新疆铁路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旅游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林闻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新疆铁路累计开行旅游专列360余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2025年,新疆铁路计划开行百趟旅游专列,其中,银发专列占70%至80%。
“今年暑运,乌鲁木齐站累计发送旅客575万人次、日均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7.62%,较2017年开站后的第一个暑运增幅达206%。”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局”)乌鲁木齐站副站长王长院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乌局在乌鲁木齐至喀什间开行了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喀什车务段段长薛九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趟特快旅客列车的开行,极大方便了旅客出行,让国内外游客前往喀什“快进慢游”成为现实。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喀什车务段发送旅客486.5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9.75%。
银发列车的开行,更好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旅游愿望。史阿姨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是她今年第三次报名旅游专列出行团。此前,她分别参加了东北三省之旅和浙江景区之行。这次新疆行程结束后,她还打算为自己安排一趟前往东亚国家的邮轮旅行。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铁路部门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持续打造“京和号”“齐鲁1号”“潇湘号”“天山号”等旅游列车品牌,在旅游热点城市间加开旅客列车,激活“旅游列车+”经济,拓展消费新场景。今年前8个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1%,较好地服务了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
“适老”又“悦老”
银发旅游市场的兴起,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另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9.9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旅游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发旅游群体显著扩大,并且新一代银发群体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银发旅游群体逐渐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银发旅游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对银发经济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今年1月份印发的《行动计划》从四方面部署更好满足银发群体的旅游服务需求。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份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
在多项政策措施的综合支持下,我国银发旅游市场延续高速扩张态势。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2%。这不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而且远超传统旅游市场的恢复水平。
尽管如此,现有的旅游产业体系仍以中青年为主要目标客群,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要素和旅游产品较少。如线上智慧旅游领域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线下部分旅游景区、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未进行适老化改造等问题,均成为制约银发旅游需求释放的重要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旅游业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应进一步保留人工服务通道,开发简化的“长辈模式”,并培训专门的“数字陪伴员”提供面对面指导,让技术成为选择而非强制,真正实现“适数字化”而非“被数字化”。
记者从我国休闲旅游在线服务商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为银发群体推出了代客下单服务:专业的旅游顾问在了解完用户需求后,帮助不太会使用网络预订的老年用户进行在线下单;另外,在行程通知和导游讲解中,还推出大字体行程单、慢语速讲解等服务,让老年用户能更好地知晓行程中的具体事项。
银发旅游群体的旅游需求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即更注重行程舒适性、文化深度和社交属性。携程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携程老友会针对银发旅游群体进一步优化核心景点停留时间与体验(比常规团时间延长20%),并优化跨目的地交通衔接方案(如拆分长车程、增加中转休憩点),确保行程张弛有度。另外,根据老年用户对旅拍、非遗体验、歌舞等环节的喜爱,在现有线路中还强化了主题互动环节,加入手作体验、互动游戏等。
在李闯看来,未来,若想真正释放银发旅游消费潜力,供给侧需要进行一场从“青年友好型”向“全龄包容型”的范式转型。具体而言,在基础设施层面,还需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在产品体系上,要开发真正符合银发群体文化品位的高附加值产品。
持续拉动内需
银发群体对“诗和远方”的追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缩影,亦是当下激活我国内需潜力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银发旅游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新的需求增量,带动住宿、交通、文娱、餐饮等多个环节的连锁繁荣;另一方面,银发旅游的产业链带动效应突出,涉及适老化装备、健康医疗、保险金融、智能科技等配套产业,形成“旅游、康养、科技”的复合生态。
章俊以银发旅游专列举例,每增开一列银发旅游专列,不仅能够提升沿线景区客流量、增加民宿入住率,还催生适老化设备、非遗体验课程等新型消费场景。这种扩散模式,实质上是银发群体从观光旅游向文化深度体验、康养旅居转型的直接体现。
为进一步激活银发旅游消费潜力,今年以来,已有多地相继推出了相关补贴政策。
例如,西藏针对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银发游客推出了专项补贴;上海面向参展2025老博会、列入补贴目录的银发旅游产品发放专项补贴,让老年消费者在老博会上享受“真金白银”优惠;广东面向广东本地居民、全国赴粤游客和入境游客安排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到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
我国作为稳居全球第二的消费市场,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已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其中,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增至46.1%。
章俊预计,未来五年,银发旅游对内需增长的贡献度有望持续提升。长远看,银发群体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的追求,将推动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银发专列、康养旅居等新模式也有望拓宽服务业增长边界。随着健康、科技、文娱等板块加速融合,银发经济还将催生更多新业态与新赛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