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以下简称“《青少年蓝皮书》”)新书发布会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题。
在“智能时代的未成年用网保护”圆桌论坛上,中国经营报社副社长、《青少年蓝皮书》副主编杨斌艳重点提到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
“当我们在谈城乡未成年人用网话题时,数字鸿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今年的《青少年蓝皮书》提出了‘数智鸿沟’的概念。从数字鸿沟到数智鸿沟,其背后的本质是一直存在的经济鸿沟。”杨斌艳指出,北京等城市今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而对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来说,一个AI学习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没有几个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新设备。因此,在智能时代,城乡之间应该通过AI赋能,让二者之间的鸿沟不要再扩大,而是去弥合,我们一起携手去赋能农村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一起踏进AI智能时代。

在现场,杨斌艳还提出了“数字素养”的核心概念。她指出,从十几年前,全国就开始大范围推动网络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迄今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数字素养提升落地非常艰难。许多未成年人的父母长辈文化水平较低,网络素养、网络安全保护很难触及他们,这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娱乐中,而这些娱乐活动存在诱发各种各样风险和问题的可能性。
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杨斌艳在现场呼吁各方力量应联合起来,在弥合城乡数智鸿沟方面履行社会责任,贡献一些力量,比如去偏远地区捐赠设备、建立体验馆、实验室等,让农村孩子能够有机会体验到新的AI设备,将AI技术与网络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落到实处,实现技术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