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累计产销即将迎来3000万辆乘用车企,一汽-大众的绿色实践不仅收获了经济和环境效益,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绿色转型升级。既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长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平衡短期经营成本与长期生态价值、企业商业利益与社会公共福祉的关键路径。”9月23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绿色引领重塑未来——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大会”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绿色发展主任宋守印表示。
锚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产业链与社会
从1991年第一辆车,到即将到来的10月下旬第3000万辆乘用车下线,一汽-大众这一路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脉络:“从第一台捷达A2到第1000万辆,我们用了23年;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走过了五年零四个月;今年10月下旬,我们将迎来3000万辆的里程碑。”宋守印说道。
根据宋守印介绍,一汽-大众于1991年成立,由中国一汽、大众和奥迪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之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创立之初,便以德国大众技术为引领,管理指标、技术指标、环保指标全面参照德国大众标准,这也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环保与责任基因。”他说。
宋守印表示,一汽-大众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标杆,坚持“用户第一、质量第一”,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稳定质量的产品,是始终不变的追求。
根据宋守印介绍,在产业链层面,一汽-大众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推动产业链生态共赢共生。他表示:“目前已带动上下游3400家供应商与经销商共同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供应商、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坚定推进‘绿色经销商’与‘绿色合作伙伴’项目,通过两大标准与体系,赋能合作伙伴践行绿色发展。”
同时,在社会责任领域,一汽-大众持续开展可持续公益实践。“过去五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基金、灾害救助、儿童关爱及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带动超50万个就业岗位,这背后承载的是50万个家庭的生计,也是50万份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直接践行。”宋守印表示,截至目前,一汽-大众已累计为国家和政府贡献税收超7200亿元。
“五地六厂”绿色智造实践打造绿色基底
宋守印说道,在制造端,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已于今年全面建成无废工厂,其中包含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近零碳工厂,1家PAS2060碳中和认证企业。
他表示,汽车制造的低碳发展,核心围绕“研、产、供、销、循环回收”全维度及绿色发展管理体系建设展开。在此次大会上,宋守印通过三个案例分享了一汽-大众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推进低碳发展,总结起来核心是三句话:“企业自身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路,携手地方政府与能源企业不断扩大清洁能源比例,联动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一汽-大众秉承“美丽一汽”使命愿景及大众集团“go TO zero”环境宣言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全球领先的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有效控制废水、废气和碳排放水平,全力实现“零碳、零废、零影响”的极致追求,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工厂,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投入逾17亿元,单位面积VOC降低45%,单车危险废物下降34%,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扎实践行了“引领绿色发展创享绿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使命愿景。
宋守印说道,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方面,公司毅然决然关停和拆除了有着30万辆产能的老涂装车间,又投入5.1亿元将另一个30万产能的溶剂型涂装生产线全面升级改造为当下最先进的全面水性漆生产线,还投资近2亿元,将奥迪涂装的原5A生产工艺升级为 2010V工艺,目前该工艺已在奥迪工厂全面普及。另外,我们也非常注重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其中我们联合高校共同开发的低温脱脂技术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五部委的低碳技术目录集,并受邀在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现场进行全国推广分享。此外,《打造“无废企业” 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实践案例集》。
值得关注的是,一汽-大众也通过政企协同,共建绿电项目打造行业标杆。根据宋守印介绍,在企业低碳转型中,降碳最直接的方式还是要不断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比例,而清洁能源在时下又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在这方面,一汽-大众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和地方政策,完成五大基地自发自用光伏的安装应用,目前安装比例已达90.4%,同时也充分识别各地政府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政策机遇,比如在长春生产基地,就充分利用了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农安试验场的地利优势,抓住当地政府绿电指标申请的窗口期,联合大唐电力集团,共同向政府申请并建成了50MW风力发电上网电站项目,形成政府出指标、企业出土地与消纳资源、第三方能源企业出投资的良性合作模式。“该项目于今年3月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并网后,每年可为本企业提供1.4亿度绿电,直接带来显著环境效益。”宋守印表示。
在带动产业链协同绿色转型升级方面,一汽-大众充分发挥整车厂链主作用,自2012年启动“绿色经销商”,2018年启动“绿色合作伙伴”项目,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绿色转型升级。比如在能源清洁化方面,我们和1178家一级供应商签订生产过程100%清洁电力协议,同时发挥我们主机厂优势,协同佛山园区与16家供应商一起和中广核签订清洁电力供应协议。在材料循环低碳化方面,我们不仅实现了自制件用铝100%闭环,还在今年1月份与宝钢在内的7大钢厂共同签署了低碳钢供应协议,明确到2030年实现整车用钢降碳30%目标和路径。
根据宋守印介绍,通过上述实践,一汽-大众在低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2024年度首届汽车企业碳管理体系评价中荣获“五星企业”认证。提及低碳,不少人会认为燃油车碳排放高,但实际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有各自的降碳路径——我们通过全链路发力,在燃油车领域同样实现了低碳领跑。今年,一汽奥迪A5L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NCSC)举办的“2025气候行动生态伙伴大会”上荣获2025年度中国汽车低碳领跑者称号,大众新迈腾在C-GCAP(中国汽车低碳评价规程)评定的健康、能效、低碳均获五星认证,大众I.D7 VIZZION荣获C-EDTC(中国汽车能量消耗率测试循环)能效一级认证。
9月23日,一汽-大众在长春基地举行首批出口车辆下线仪式,此次首批整车出口中东,不仅是一汽-大众实现海外事业“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合作迈入新阶段,为新时代合资企业出海树立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范式。
宋守印表示,未来,一汽-大众将继续与全价值链紧密携手,以国家“30·60”目标为指引,坚定绿色发展战略定力,持续扩大全领域绿色低碳成效,继续深化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速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