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6日,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举行。在大会期间的“算力互联网赋能人工智能发展”专题论坛上,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52条“数据快递”线路、31个省区市标识系统等多项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算力互联网建设迈入“一池共享、一网互联、一图洞察、一触即达”新阶段。
据介绍,数据快递专线基于超低时延网络技术,实现了跨地域数据的高效、安全传输,有效解决了以往企业因网络条件限制而不得不采用“背硬盘”等物理方式转移数据的困境。目前,数据快递专线的传输时延已降至毫秒级,加速在AI模型训练、推理等数据协同场景应用。
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此次创新推出52条“数据快递”专线,包括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依靠上述平台,企业用户不用自建专线,可基于平台弹性使用专线服务,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算力标识作为算力资源的“数字身份证”,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资源标准化难题。依托唯一、规范的标识编码,在不同服务商、不同架构的算力资源间构建出统一“语言”,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算力资源的“一码通行”,大幅提升了算力资源的发现和匹配效率。
截至目前,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已注册下发算力标识超102万条、聚合公共算力资源超117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北京、上海、四川、浙江、黑龙江、安徽、内蒙古等15省区市建立独立标识系统,实现了属地化的算力运行监测和服务管理。
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在论坛上正式推出算力金融指数。指数整合了全国560个算力资源池的运行数据和136家企业的交易信息,可实时反映全国算力价格波动情况,为算力市场交易提供客观、精准的价格参考,促进了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者获悉,国家算力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完成,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用户达百余万,总计服务量达2000万卡时。下一步,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完善服务体系,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