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中国经营报》主办的“绿色引领,重塑未来——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关村建投副总经理、中发展智源公司董事长许昊以《深耕园区生态以创新路径构建绿色可持续未来》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中关村建投在推动科技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前瞻思考。
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要素和产业活动高度集聚的载体,也面临着资源消耗集中、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现实挑战。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推动园区绿色升级不仅是响应“双碳”目标的必要举措,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她强调,“科技园区的低碳转型,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附加题’,而是一道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围绕如何系统推进园区绿色转型,许昊结合中关村建投多年实践,从产业引导、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产业引导方面,中关村建投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积极培育无人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绿色创新产业集群。通过打造差异化的产业生态,不仅实现了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
在规划建设方面,绿色基因应从园区设计阶段就充分融入。中关村建投在多个园区的建设中,系统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绿色技术集成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部署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充电设施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全面提升园区的绿色建筑标准和生态景观品质,营造“推窗见绿、低碳共生”的宜业环境。
智慧运营是园区持续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关村建投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能耗和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未来还将进一步引入AI预测与优化功能,提升能源调度精细化水平,推动园区管理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不断迈进。
许昊特别分享了门头沟园区的转型实践。
作为历史上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型区域,门头沟自1998年起逐步关停煤矿,至2020年正式告别千年采煤史。中关村建投自2016年起深度参与门头沟区域产业转型,通过改造老旧厂房、运营存量空间、新建主题园区“三步走”策略,深度参与到人工智能、计算视听、心血管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的培育中。
目前,中关村门头沟园已聚集国家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百余家。特别是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是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打造的“两区”重点项目,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其中项目一期地上约12.45万,地下约4.93万,2025年全面投入使用。集成了绿色低碳、智慧运营等方面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7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超5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获评2024年度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优秀单位;第三届“新绿杯”信息通信行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低碳与智慧将成为未来科技园区的标准配置,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深度赋能绿色建筑与智慧运营,节能环保产业也有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关村建投将持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园区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