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25日,“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在武汉举办。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动区域协同融通、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等主题开展讨论,以“智库之智”赋能长江之兴。
悠悠长江,文脉绵长。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是荆楚儿女的历史使命,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唯有以文铸魂,将长江文化锻造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脊梁”,方能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脉传承,将长江文化“守”起来。一部长江史,半部华夏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见证着朝代更替和历史兴衰,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明密码,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江河,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情感纽带”,传承长江文化就是守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做好长江文化传承工作,一方面要注重长江文明的溯源研究,摸清文化资源家底。当前湖北省已成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长江文化研究院等50多所长江文化研究机构,以开展学术研讨会、设立专项课题等方式为深入挖掘长江文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长江文化的传播展示,讲好长江文化故事。不仅要通过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博物馆,让长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大众生活,还要积极搭建长江文化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平台,让长江文化从荆楚大地走向世界舞台,进一步放大长江文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时代价值。
长江文化是沿岸人民精神生活的底色,其蕴含着一种开拓创新的超越精神。在古代,它孕育出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创造,在近代,它催生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伟大变革。迈入新时代,当灵动的科技力量与厚重的文化基因相碰撞,古老文明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今年7月,长江文明数字使者——“AI豚宝”在武汉亮相。作为长江文化的科普小专家,“AI豚宝”融合AI大模型、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内置自主研发的“长江知识库”,能够实现智能交互对话,为世界各地人民生动讲述长江千年文明。同年9月,“何以长江”数字巡展开展,该展览通过数字技术解构“长江基因”,让观众仿佛穿行在长江诗词的元宇宙中,感受长江文化的数字记忆。长江文化从未沉睡,但科技的加持让长江文化变得愈加鲜活。它以新的表达方式让长江文化呈现“万花筒”般的多元面貌;它以新的感官体验,增强了长江文化的感染力,让长江文化激扬起更高的浪花。
近年来,文旅产业热度持续高涨,通过文旅融合打造“诗意栖居”的消费场景,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是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的有效路径,而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也将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独特窗口,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文明的枢纽之地,在文旅融合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湖北省正在通过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以“节会赋能产业”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擦亮长江文化的“金色名片”。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打造长江文化高地,还需要发挥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协同效应。今年9月,渝鄂两地成立“壮美长江三峡文旅产业联盟”,致力于整合长江三峡沿线资源,释放文旅融合新活力。双方正以共建机制、共建平台、共树品牌、共谋项目、共拓市场的方式,推动文旅融合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滔滔江水万古奔流,长江文明生生不息。让我们携手前行,以“传承”守住根脉,以“创新”激活文明,以“融合”赋能发展,奋力打造长江文化高地,激活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合力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静娴(武汉江夏区“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