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始终专注于一件事,把小零件做成大生意,保隆科技董事长张祖秋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书写了一段传奇。作为早期从生产传统汽车零部件起步的民营企业,张祖秋和他的创业团队敢于设定超越当下的目标,不断倒逼企业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变,保隆科技也通过智能化实现华丽转身。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进保隆科技,在研发生产一线发现,从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等传统业务积累的制造能力,已成为公司切入新兴领域的基石。除了胎压监测系统等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还将汽车智能化业务从基础传感器延伸至智能驾驶传感器。在张祖秋看来,未来,保隆科技的产业链还有望延伸到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更多的自我超越。
从气门嘴到胎压监测
小零件迭代获得价值跃迁
“创业伙伴是大学同学陈洪凌(保隆科技名誉主席),大家当时就是想一起做事,很开心。”回顾创业初衷,张祖秋对记者说,理工男平时热衷于钻研技术,其他想法相对简单,公司取名保隆科技,就是寓意保证兴隆,当时没想到一干就是28年。
“这就是一个传统的最成熟的轮胎气门嘴,现在我们每年生产约2.6亿只。”对着手中的气门嘴样品,张祖秋向记者介绍道,小小的轮胎气门嘴看似不起眼,但却是汽车轮胎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作为轮胎充放气的阀门,对轮胎充气和防止胎内空气外泄至关重要,关系行驶安全。
张祖秋回忆称,公司成立之初,他和创业团队就捕捉到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气门嘴国产化商机。当很多人在追求高端部件大订单的时候,张祖秋却在与其貌不扬的气门嘴较劲,从性能到成本,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持续推进产品制造走向成熟可靠。
目前,保隆科技已在气门嘴细分市场做到全球第一。公司生产的传统气门嘴,以仅1元左右的售价成为“小产品王者”。
作为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保隆科技并未止步于传统气门嘴产品的成功。在经过市场调研后,张祖秋又把创新的目标锁定于与汽车轮胎性能密切相关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在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全面实现了胎压监测传感器的小型化、智能化和高精度化。
“虽然跨国巨头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轮胎压力监测系统,1998年已开始上车。我们2002年立项,2004年开始有产品装车。但是这些年保隆科技快速追赶,通过自研与并购结合,目前将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张祖秋说。
经过迭代改进,保隆科技最新型的胎压监测传感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轮胎的气压和温度,还能对爆胎做实时报警,与智能底盘技术融合,实现高速行驶的汽车爆胎后稳定控制,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大幅提高了车辆行车安全性。目前,行业内已有多款具备爆胎后稳定控制的高端车型面世。
由胎压监测系统出发,保隆科技在汽车传感器领域持续耕耘陶瓷电容技术、封装技术等技术前沿,已拓展至六大类四十多种产品应用,其中轮速传感器、光雨量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业务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保持在8%左右。”张祖秋表示,身处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民营企业要保持长期竞争力,就离不开科技创新。他介绍,保隆科技的企业文化是“负责、上进、分享”,非常注重研发人才和技术革新,即便一时资金有限,宁可舍弃一些业务,也要全力保证研发投入。在他看来,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智能化到全球化
老选手靠创新实现长跑领先
2025上海车展,保隆科技的核心展品是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空气悬架系统,展现了公司技术落地与全球化布局的双重成果。
在空气悬架领域,保隆科技从量产至今只有3年多时间,却以近30%的市占率,位列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第二名,引发全球同行关注。
“在2021年前,空气悬架供应链一直被德国零部件企业垄断,保隆科技之所以进入该领域是基于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合作,获得蔚来、理想、小鹏等客户的充分认可。”张祖秋介绍,保隆科技2016年尝试研发乘用车空簧,彼时初次合作的理想汽车负责人很担心产品性能,为了更保险,理想汽车方面选择一家国产供应商和一家外资供应商同步做开发。
“我们一定不会半途而废。”张祖秋说,面对质疑,保隆科技团队没有动摇,坚持投入研发,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实践证明,保隆科技的乘用车空簧通过和理想汽车的共创,满足了理想汽车车型的高标准、严要求,在性能和可靠性上超过了外资供应商。“这次合作后,理想汽车在空簧产品上完全使用国产的,并且是大批量使用。”张祖秋说。
首战告捷,保隆科技并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果。面对国际巨头,保隆科技采取“竞合策略”: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进行技术共享,吸收百年悬架技术经验,同时输出中国市场的智能化优势,形成“技术互补+成本优势”的全球竞争力。目前,保隆科技的空气悬架系统已经走在全球化布局的进程中。
张祖秋表示,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正在改变汽车产业格局,催生出智能底盘、辅助驾驶等增量市场,吸引众多新参与者涌入。这既是机遇,也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面对挑战,在智能驾驶领域,保隆科技以“差异化创新解决方案”破局:COB在线封装技术让环视摄像头实现国内领先的规模化应用。同时,4D雷达正在推进定点,未来将与路面预瞄系统、智能悬架集成,形成“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全栈能力。
2025年以来,保隆科技智能辅助驾驶传感器量产规模持续提升,并陆续获得重要项目定点。除了新产品,保隆科技的产能布局也在持续推进。目前,公司正在上海松江区张泾路新园区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基地,临港自贸区的传感器园区也已部分启用。在欧洲,匈牙利园区的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也已开工,该园区将成为保隆科技在欧洲的研发与制造中心。
“我没有什么人生格言。我一直对新入职员工说,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有方向感。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就要长期坚持。”张祖秋说,他希望保隆科技能够在全球汽车智能化的赛道上继续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