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为年度主题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9月25日在杭州开幕。154个国家(地区)、33个国际组织以及超过1800家中外企业设展参会,4.2万余名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规模、影响和热度均创历史之最,有力推动各方共享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
走在数贸会现场,随处可见“洋面孔”和外国口音的交谈声。所谓“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本届数贸会一次面对面的机遇,让商机配对、客商采购可以现场完成。此次数贸会报名参会国际客商1.1万人,比上届增长64%。
“到2030年,阿拉伯地区将成为全球数字枢纽,这受益于6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和32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贡献。”阿联酋副总理、阿拉伯数字经济联盟主席阿里·穆罕默德·库里表示。他认为,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要构建中阿可持续数字贸易之路。
许多国际客商都揣着满满当当的订单前来。记者注意到,主宾国印尼在新首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超50亿元的采购意向,预计本届数贸会的采购总金额将达到300亿元。
印尼贸易与数字经济副部长阿里·穆尔托波·辛博隆表示,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数字化转型后,超过66%的中小微企业报告年收入增长,增幅最高达50%,25.60%的企业实现了员工数量增加。
他进一步表示,热切期盼同中国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合作的相关议题。“我们鼓励在跨境电商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以提升印尼国内人才的能力,并确保印尼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跨境平台获得更低的中国市场准入门槛。”
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Ozon Global已服务超1.3万个中国卖家,2023年至2025年对华订单有了15倍增长。Ozon Global首席执行官斯捷潘·古萨莫夫表示,中国市场对Ozon Global十分重要,公司在华设有横琴办公室和11个仓储合作伙伴,希望有更多中国商户入驻Ozon Global。
中国的数字经济优势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以搭上“顺风车”,共享中国市场带来的数字贸易红利。然而,国际间的“数字鸿沟”“信息壁垒”依然存在,这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增长潜力。治理、弥合数字鸿沟,有赖于普惠包容的数字贸易新生态。
本届数贸会发布的《“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2025》提到,当前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东南亚等地区也面临上网成本高昂的难题。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信息通信技能水平较为落后,成为制约“丝路电商”合作潜能释放的因素。各国数字治理水平差异较大,许多发展中国家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框架——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数字贸易。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表示,2025年全球线上销售额达到27万亿美元,而6年前仅为17万亿美元,增幅惊人。近三分之二的人进行线上购物,而最不发达国家当中,这一比例仅为5.8%。
“数字转型必须实现连接而非排斥,若不弥合这些差距,数字贸易可能会加剧原有的不平等。”李楠表示,中国的实践既展示了数字经济的潜力和规模,也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中国各类平台不仅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带来了效率和便利,还赋能了小型企业、女性创业者和农村社区,使他们能够和全球消费者紧密连接。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雪明表示:“中国可以为‘丝路电商’伙伴国分享更多发展机遇,其中,贸易及产业合作潜力大,电商产业链合作空间广,数字赋能合作领域多。”
例如,在物流领域,中国正加速建设全球海外仓网络,以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韧性。海外仓数量和规模的飞速增长,标志着中国跨境物流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中转站,而是在共建国家本地提供仓储、配送、售后、退换货等一系列高附加值服务的“供应链枢纽”,推动跨境电商供应链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