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02:27:40 股吧网页版
【车市观察】别让“以租代购”异化为卖车歪道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冯海宁

  冯海宁

  目前一些汽车租赁公司推出“租满送车”“以租代购”模式,即租车满一定期限后,再将车辆过户给租车人。这种模式看似门槛低、灵活度高,但多名消费者反映遇到了“坑”,租车时对方满口承诺,只谈优点,但在实际用车、退车过程中却设下诸多限制,退租或维权困难重重。

  所谓“以租代购”,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分期付款购车方式。表面上看,汽车租赁公司与租车者是一种合同关系,但实际上,汽车租赁公司在玩更多套路:先以话术“诱导”租车者签订“以租代购”协议,承诺交满一定时间租金后可随时退车,但当租车者提出退车,租赁公司则翻脸不认之前承诺,且找各种理由拒绝退车。

  这种“以租代购”的套路,既涉及小汽车也涉及货车。部分消费者因“租赁期内想退就退,不退还能得车”“征信存在问题无法正常贷款”,对“以租代购”有需求,而部分商家看到了商机,通过“以租代购”来获利。

  如果说商家以诚信态度、规范合同经营“以租代购”业务,这未尝不是好事,既创新了汽车租赁业务、销售业务,也满足了消费者需要。然而,部分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围绕“以租代购”玩起套路,除了通过话术误导、欺骗租车者外,有的还直接在合同里“做文章”。这些行为,无疑侵害了租车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然而,当租车者退车不成、想维权时,却面临重重障碍,因为“合同里全是对公司的保护条款”,耗费时间、资金也很难打赢官司,只能被汽车租赁公司“牵着鼻子走”。在这种套路里,汽车租赁公司事前明显进行了利己、周密的设计,而租车者则是稀里糊涂中圈套。这表明“以租代购”交易信息不对称,租车者吃了哑巴亏。

  因此,所有对“以租代购”有需求的消费者,亟需汲取汽车租赁公司套路租车者的教训:首先,不要轻易相信商家“随时退车”等口头承诺;其次,要对租车合同详细研读,必要时请教法律人士;再次,要对汽车真实车况了如指掌,避免埋雷。另外,还要懂得收集相关证据,便于日后维权。只有消费者变强大才能避免上当。

  从执法和监管角度来说,要对套路化“以租代购”进行专项整治,譬如,规范以租代购合同是防范商家侵权的重要一环;对消费者加强精准普法提升“免疫力”也不可或缺;积极受理投诉、定期发布风险提示也有现实意义;对涉嫌欺诈的,要为受害者撑腰,让侵权付出代价。总之,别让套路化“以租代购”变成汽车销售之道。

  简言之,对于“以租代购”,法无禁止即可行,但如果暗藏坑人套路,特别是租车者“租车刚10天就损失10万元”等恶劣现象,则要依法严厉打击。这需要消费者、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形成合力。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