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交所官网,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日前披露了科创板IPO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从最新披露信息来看,公司的募投项目调整为“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三个项目,此前预计投入9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则已被取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由8.65亿元下降至7.75亿元。
聚焦MRI核心部件业务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
根据健信超导的说法,其在超导领域已形成包括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领先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末,健信超导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和2.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463.5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和3191.84万元。
尽管健信超导业绩发展趋势逐年上升,但由于全球MRI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及西门子医疗)为代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公司依然面临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据披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末,健信超导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5%、76.68%、79.62%和83.43%,其中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占比分别为34.2%、44.2%、42.71%和38.79%。健信超导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公司下游行业格局或上述主要客户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或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发新的客户,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比同行业中布局磁共振整机业务的联影医疗和辰光医疗等公司,健信超导在毛利率方面的表现略显逊色。在二轮问询中,监管要求说明是否考虑开展MRI设备整机业务,以及不考虑开展整机业务的主要原因。
对此,健信超导回复称:“MRI设备独立核心部件供应商是公司的战略定位。磁共振整机设备业务在技术研发除硬件技术外,还需在成像技术等软件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入,同时需面向终端医院进行市场渠道建设。开展磁共振整机设备业务需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投入,且将与原有核心部件业务客户进行直接市场竞争,具有较大的转型风险。”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实控人包括许建益、许卉和许电波,三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其中许建益为董事长。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41.51%、4.36%和4.36%的股份,许卉通过凯方投资、启益投资分别控制公司4.84%、4.84%表决权,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其中,许建益系许卉、许电波之父,许电波、许卉系兄妹关系。公司的业务前身健信机械曾在2014年7月以7967.23万元的总价,收购了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超导磁体业务相关的设备、存货和无形资产。
二轮问询后取消补流
与此同时,梳理上交所对于健信超导的两轮问询不难发现,募投项目中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在上交所对健信超导IPO提起的首轮问询中,就要求结合报告期内持续现金分红、募投项目已包括较大规模铺底流动资金等进一步说明补流规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到了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又再次要求结合报告期内持续分红情况进一步说明补流规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从健信超导的现金分红情况来看,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现金分红分别为1000万元、1999.97万元、1999.96万元和1999.96万元。对于现金分红的主要去向,公司表示外部机构股东将分红款作为投资收益,自然人股东的分红款则流向个人消费、家庭往来及开支和投资理财等。
最终在二轮问询中,健信超导表示已对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取消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调整后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75亿元。“2025年以来,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营性回款情况良好,预计未来经营业绩、回款情况亦将呈现积极趋势。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及募投项目铺底流动资金金额已基本覆盖未来新增流动资金需求,同时公司银行融资渠道畅通,可通过贷款等方式补充流动资金。”健信超导进一步表示。
从近期科创板IPO的企业情况来看,已有不少企业选择取消“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如江苏锡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报时募资金额为20.48亿元,上会时调整为14.98亿元,原计划5.5亿元的补流项目被取消。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其新披露的IPO上会稿中取消了8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募资金额降至8.09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得益于政策的深化引导以及监管对于募投项目审核的进一步细化,过去“超募”和“补流占比过高”等问题得到精准约束,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由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