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已于9月24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近年来外卖行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外卖安全、平台收费、骑手权益等重点问题,将有“新国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过多年发展,外卖从一日三餐逐渐发展成全时段、跨品类的消费场景,中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已发展至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而从业的外卖骑手也达到千万级。这样市场规模的行业,非常需要刚性的标准来规范。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外卖平台虽然不直接生产食品,却一头连着加工制作的餐厅,一头连着百姓的餐桌,是食品产业至关重要的“延长链”,也一定程度改变着食品产业的模式。例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幽灵外卖”问题,相比过去消费者到餐厅用餐,可以直观感受到用餐环境,监管部门也能高效实地监管,如今一些外卖商家无需店铺,没有合法证照,却能通过假证、套证、借证等手段在外卖平台提供餐饮服务,消费者想要在平台上查阅却发现一些外卖商家用的是虚假照片、概念化的“品牌故事”,甚至用AI凭空生成门店。此次征求意见稿对这些关乎百姓食品安全的问题,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新国标”的起草、出台,预示着平台经济治理将走向精细化、标准化。这既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保护食品安全、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
不久前外卖平台的“补贴混战”让人记忆犹新,平台大举烧钱补贴,以严重违背市场基本规律的方式抢占市场。但事实已经一再证明,“打价格战”的疯狂“内卷”模式不仅没有可持续性,而且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损害。最终结果,平台正常运行受到损害,一时获益的消费者未来将付出更高价格,被迫裹挟其中的餐饮企业和上下游供应链被转嫁成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这场闹剧最终由相关部门对各平台约谈而画下休止符。
随着“新国标”起草、出台,对平台此类行为的刚性约束将更加明确。征求意见稿重点规范了平台和商户价格促销行为,以遏制“裹挟式”竞争、过度“价格战”等乱象,这是保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的有益之策。
明明手握一张“大额优惠券”,使用之后才发现,居然比不用花钱更多——近年来,外卖平台复杂精密的“算法”越来越让消费者看不懂。看不懂的又何止是消费者,商家在面对名目繁多的付费、补贴、推广等各种费用数据时也常常看不懂、算不清,甚至出现“卖得多亏得多”的诡异局面。而外卖骑手同样面对诸多问题:派单路线不合理,送达时间有问题,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大家都成了困在算法中的人。
算法本应该为人服务,算法的合理高效应成为平台的重要竞争力。此番征求意见稿,明确限定了外卖平台向商户的收费项目,对消费者知情权、外卖骑手权益等也有了一系列规定。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应该实现平台、商户、骑手和消费者各方利益平衡与共赢,技术本身没有好坏,算法向善背后,归根到底是人心向善,而人心向善则需要良性规则来约束与呵护。
相较过去偏重事后处罚和个案纠偏,标准化治理更加注重事前引导、流程把控以及系统优化平衡。我们期待外卖“新国标”的落地实施,它既是对平台行为边界、竞争规则的刚性约束,也是促使平台回归良性市场竞争,重塑外卖市场健康生态的温柔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