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思享汇”项目正式启动。首场会议以“‘十五五’:上海新发展——新环境·新空间·新动力·新作为”为主题,邀请四位知名专家围绕上海“十五五”规划与未来发展,分别从“新环境”和“新空间”两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今天刊发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研究员的发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十五五”期间,正是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加快重构的时期,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上海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增强战略敏捷,注重在四个方面“奋力一跳”。
第一个方面,上海要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的新变化,率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经济全球化呈现逆向发展变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体系布局发生重大改变。我们要看清变化,主动积极应变。
21世纪的前二十年里,世界经济总体依然增长较快,进入第三个十年,则处于长周期下行调整状态。同时,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泛起。但经济全球化开放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不会变。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看明白底层逻辑,坚定信心,务实奋进。
第二,全球经济总体上“东升西降”的格局没有改变。西方的经济增长放慢,比重下降;东方的经济增长相对仍快,比重上升。虽然发达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较强,但引领带动力较弱;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持续上升。
第三,再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总体持续快速上升。1980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7%,去年达到18%以上。
看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我们要把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摆在重要位置。上海要对标全球开放度最高的国际中心城市、全球枢纽性国际大都市,实现主要是国内层面的“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性“五个中心”转变,充分发挥上海全方位集聚辐射全球资源、要素、人才、产业的枢纽功能。
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形成科创中心框架。从一些数据上看,上海是“中心”了。上海去年GDP总量5.39万亿元,在国际大都市中排名前五位,而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同时,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金融市场成交总额等,都稳居全球城市第一。从贸易、金融交易等经济总量看,上海已经是一个全球城市。
但也要看到,作为全球的枢纽和中心,上海客观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管控能力比较弱。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网络在全球的通联度和高端要素配置,远远弱于规模总量、交易量比上海低的城市。换句话说,我们虽然基本建成了“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框架,但这个中心还称不上是“世界的中心”。
“十五五”期间,“五个中心”建设必须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力一跳,实现国际化发展新突破。
第二个方面,上海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全面发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十五五”期间,要把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放在重中之重,让科创中心真正能够赋能其他“四个中心”,让科创中心真正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创新转型。
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科创中心建设要服务于产业创新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78.2%,第二产业占比21.6%,第一产业占比0.2%。在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全国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上海应该发展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产业、高端引领产业、服务支持型产业?
我觉得,对上海来说,一要成为原始科技创新的源头高地,为上海、为长三角、为全国、为全世界提供科技研发成果,发挥好创新策源功能。二要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强辐射、人才密集型高端专业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三要率先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引领、带动、服务我国新一轮产业转型变革。
第三个方面,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使命担当,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在人,关键靠人,必须把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放在最高位置。面对经济调整,下行压力加大,更要注重改善民生。上海“十五五”期间要强化“投资于人”,把更多资源、财力和精力投在丰富完善人民高品质生活上,深入推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十五五”时期,上海要胸怀“国之大者”,尽力而为解决好常住人口生产生活等问题。积极主动落实和完善相关制度,改善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让城市更加包容、更有温度。
第四个方面,上海要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上下更大功夫。
长三角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功能持续提升,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作用不断显现。“十五五”时期,国家更加注重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发展。上海要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的功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要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地区,不简单追求GDP,着力发挥“五个中心”功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更好带动全国发展。上海要同长三角城市群共建“五个中心”,依托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实现“五个中心”建设的规模扩大、能级提升、作用增强,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