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智融矿业,链通未来”第四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段文务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五矿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作为中国五矿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五矿资本突出综合金融独特优势、产业金融基本方位和矿业金融核心地位,全面对接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成为央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引领产融结合、赋能新质生产力标杆。
主论坛上,五矿资本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矿业金融研究联合体,通过“强强联合”的模式整合资源、汇聚智慧,打造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矿业金融研究平台,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
同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中国矿业企业ESG实践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研究显示,2016年至2025年的十年间,国内矿业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披露率由2016年的44.6%上升至2025年的80.00%,充分反映了矿业行业在ESG风险高敏感性、政策监管趋严、投资者需求升级及评级机制驱动下,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向“常态化披露”转变,揭示了行业特性与ESG实践的深度绑定。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130家矿业上市公司有41.5%的公司已经连续十年披露ESG信息,51.34%的公司连续五年披露ESG信息,65.38%的公司连续三年披露ESG信息。从披露质量来看,我国矿业上市公司近五年ESG评级表现持续提升。不过,在国际ESG评级机构视角下,我国矿业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整体仍然偏低。
从我国矿业领域ESG投融资表现看,专注可持续投资的国际资本更倾向于通过港股重仓中国矿业公司。以贝莱德集团为例,截至2025年6月30日,贝莱德持有洛阳钼业港股3.13亿股,为洛阳钼业港股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8月25日,我国已有两个有色金属指数产品,分别是“华证有色金属指数”和“WIND有色金属ESG领先指数”,年初至今涨跌幅分别为37.99%和48.86%,远高于沪深300指数的13.58%,充分说明矿业ESG相关指数产品具有优于市场基准的回报率。
不过,相较于全市场已有的1214个ESG股票指数产品来说,我国矿业上市公司ESG股权投资规模仍然偏少。同时,矿业上市公司ESG股权投资规模也极小。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130家矿业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里面,只有七家矿企被四只ESG投资基金持有,持有份额合计仅8.72亿元,130家矿业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51万亿,占比不足0.001%。
《报告》认为,目前金融业已推出支持矿业绿色发展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提升ESG治理水平提供了融资渠道,与矿业企业ESG绩效挂钩的金融工具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