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12:38:41 股吧网页版
【财经分析】通胀粘性VS就业疲软 全球央行在紧缩与宽松间艰难求衡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6日电(崔凯)9月下旬,全球主要央行密集进入政策调整窗口。在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与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多重压力下,货币决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日本央行历史性启动资产减持,美联储开启预防性降息,而欧洲与英国央行则在通胀粘性下选择按兵不动。这一轮政策调整凸显全球货币政策已从疫情后高度协同,正式转入多速、多向、高不确定性的新周期,政策路径呈“正常化—宽松—观望”三轨并行格局。

655b7614c59a4b209373cef88c9ebf7d.png

图:9月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一览

  美联储:开启预防性降息,就业成决策核心变量

  面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就业市场降温迹象,美联储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4.25%。主席鲍威尔将其定义为“风险管理举措”,强调当前处于“双边风险并存”的特殊阶段——劳动力市场走弱与通胀高位僵持形成矛盾。

  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增长放缓,就业市场扩张减缓,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处历史低位;与此同时,通胀率有所上升且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此次降息并非基于单一指标触发,而是综合评估经济前景后作出的预防性调整,源于“劳动力市场走弱与通胀仍居高位”的罕见组合。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7%,核心PCE达2.9%,商品通胀加速至1.2%;与此同时,就业增长持续低于维持失业率稳定的“盈亏平衡率”,招聘活动呈现疲软态势。

  鲍威尔估计,美国对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对核心PCE贡献约0.3至0.4个百分点,影响预计持续至2026年,但被视为暂时性冲击。并明确表示,劳动力市场变化已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变量:“就业增长已显著放缓,新增岗位数量似乎低于维持失业率稳定的‘盈亏平衡率’。”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正将其政策重点从长期聚焦通胀控制,逐步转向在“双重使命”中寻求更平衡的立场。

  尽管有官员提出降息50个基点,但鲍威尔称“今天对于50个基点的降息完全没有广泛支持”。他重申,未来政策将“逐次会议决策”,不预设路径。

  日本央行:启动ETF减持,迈出政策正常化实质一步

  日本央行在9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以7:2的投票结果维持政策利率于0.5%不变,但宣布启动对其庞大ETF及J-REITs持仓的年度减持计划,初始规模约为6200亿日元。此举标志着日本长达十余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质性退出,尽管完全出清需百年以上时间,但其象征意义远超实际缩减量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出现自行长植田和男上任以来首次异议投票,高田创与田村直树两名委员主张加息至0.75%,理由为“当前价格上涨风险明显偏向于上行”,认为政策利率应逐步向中性水平靠拢。

  根据会后声明,日本央行将在完成必要操作准备后,每年按市值减持约62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的ETF与J-REITs资产。截至最新数据,其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约为37万亿日元(约2510亿美元),实际市值更高。若按当前速度推算,完全出清持仓需逾百年,表明央行采取极为审慎的渐进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本市场的扰动。

  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日本8月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7%,较7月的3.1%有所回落。日本总务省指出,政府重启的公用事业补贴政策压低整体CPI约0.26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同比下跌3.3%,为2024年1月以来最大跌幅。然而,进一步剔除能源后的“核心-核心”CPI同比上涨3.3%,仅略低于前值,显示潜在通胀压力依然强劲。食品价格中,加工食品同比上涨8%,大米价格涨幅高达69.7%;服务价格连续三个月维持1.5%的同比涨幅。

  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C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食品通胀预计将逐渐消退,不会对基础通胀产生重大影响,但仍需警惕其可能传导至通胀预期的风险。”他重申:“如果我们的经济和物价预测得以实现,我们将根据经济和物价状况的改善情况,继续提高利率。”但他也承认,未来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央行将在不预设前提的情况下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与市场动向。

  政治风险亦被纳入考量。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执政党正进行新党首选举,热门候选人高市早苗支持大胆经济刺激,市场担忧政策连贯性受损。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通胀粘性压制宽松空间

  欧洲央行于9月维持存款机制利率在2%不变,符合59位受访经济学家中的一致预期。欧洲央行认为当前通胀率已接近2%的中期目标,且欧元区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能够承受美国关税及法国政局动荡带来的冲击。

  不过,欧洲央行内部对进一步行动存在分歧:立陶宛央行行长吉西姆库斯担忧长期通缩风险,主张12月降息。但多数央行官员认为当前利率“足以应对多重挑战”,包括美国关税、地缘冲突及政治动荡。执行委员会成员伊莎贝尔·施纳贝尔等鹰派人士警告,贸易摩擦与国防开支激增可能推升通胀超预期。

  最新季度预测显示,2026年欧元区CPI预计上涨1.7%,2027年为1.9%,均低于2%目标。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处于“良好状态”,但需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演变及法国财政整顿进展。

  市场普遍认为,欧洲央行本轮降息周期已结束,年内再次行动概率不足三分之一。

  英国央行以7:2的投票结果维持利率4%不变,强调中期通胀压力依然显著。尽管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超预期,但8月CPI同比涨幅达3.7%,服务业通胀顽固成为主要掣肘。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劳动力市场趋软,消费者谨慎。利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何时降息以及降息幅度取决于通胀路径。

  英国央行同时决定自10月起将量化紧缩(QT)速度从每年1000亿英镑放缓至700亿英镑,以缓解长债市场压力。但皮尔持异议,主张维持原速,认为“市场比其他官员想象的更为强健”,并指出央行拥有“强劲工具”应对潜在动荡。皮尔呼吁加快缩减量化宽松时期的债券持仓,因长端英债收益率一度触及本世纪新高5.7%,引发市场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数据显示,英国央行QE资产组合自利率升破2%以来已亏损约930亿英镑,预计生命周期内纳税人损失将超1000亿英镑。

  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外部冲击驱动有限宽松

  加拿大央行于9月18日宣布将基准隔夜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为2024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此举旨在缓解美国加征关税对加拿大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持续冲击,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但央行在政策声明中未明确后续宽松路径,凸显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与通胀风险之间寻求审慎平衡。

  行长蒂夫·麦克勒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经济增速放缓、通胀上行风险减弱,使货币政策委员会一致认为降息有助于“更好地平衡经济与通胀风险”。加拿大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化计算萎缩1.6%,主要受出口和企业投资大幅下滑拖累。央行明确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和贸易不确定性正在严重压制经济活动。”

  关税政策构成当前经济疲软的核心动因。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并对钢铁、铝、汽车及铜等关键行业加征额外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近期已取消大部分对美反制关税,试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并减轻对国内通胀的压力。

  尽管降息决定获得委员会一致通过,麦克勒姆透露,政策制定者也曾讨论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声明删除了7月会议中“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的措辞,转而表示将“谨慎推进”。央行解释称,全球贸易格局的持续动荡仍将增加经济成本,并限制增长前景。

  市场普遍认为,加拿大央行虽重启宽松,但无意迅速进入激进降息周期,以防范全球保护主义可能引发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利率互换市场显示,投资者已完全定价本轮周期内至少再降息一次,约有50%的概率预期央行将在10月会议上再次降息。

  澳洲联储8月将现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6%,为年内第三次降息,累计降息75个基点。在8月26日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明确表示,未来一年“可能需要进一步降低现金利率”,以推动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胀目标。然而,该行同时强调,政策调整步伐将高度依赖经济数据表现及外部风险演变,整体立场呈现“谨慎转向宽松”的特征。

  尽管释放明确的宽松预期,委员会亦强调决策需保持审慎。纪要指出,目前尚无法判断是否应加快放松政策步伐,需“以数据为指导”。委员们听取了关于“逐步放松”与“加快放松”的不同论点: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仍“略显紧张”,通胀率高于目标中点,国内需求正在复苏;另一方面,若劳动力市场已趋平衡且通胀持续低于目标中点,则可能需要加快宽松步伐。此外,经济中闲置产能与中性利率的不确定性,亦促使央行采取渐进策略。

  全球经济环境仍是政策考量的重要变量。澳洲联储纪要指出,“全球经济形势恶化”,风险平衡可能转向下行。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依然显著”,但“最糟糕的情况似乎已得到避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压力。

  澳洲联储主席米歇尔·布洛克表示,自8月会议以来,经济数据“一直符合或略强于预期”。她指出,通胀率已“大幅”下降,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状态,但任务仍是确保通胀以可持续方式维持在2%至3%的目标区间内。

  9月24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澳大利亚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创一年来最高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2.9%,触及澳洲联储2-3%目标区间上限。受电价飙升推动,住房成本成为主要贡献因素,而截尾均值指标同比涨幅则放缓至2.6%。

  市场普遍预计,澳洲联储将在9月30日的政策会议上将现金利率维持在3.6%不变。经济学家普遍预测,下一次降息或将于11月实施,并可能在2025年初再次行动。

  全球货币政策进入“高不确定性”新阶段

  全球主要央行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时,均采取了审慎且灵活的政策立场。未来政策路径将高度依赖经济数据的变化,尤其是通胀和就业市场的表现。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各大央行的政策分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当前,全球主要央行正面临三重挑战:一是通胀结构复杂化,表层数据受临时因素压制,但服务、工资与食品价格具粘性;二是外部风险加剧,美国关税政策、地缘冲突及多国政局动荡构成共同扰动;三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难度上升,尤其在英国、法国等财政赤字高企国家。

  多边央行罕见呈现“美日收紧、美加澳放松、欧英观望”的交叉路径。日本央行的资产减持虽节奏缓慢,但象征意义重大,标志着全球最后一个超宽松堡垒开始松动。而美联储的降息开启,更多是应对增长风险的预防性操作,难言进入新一轮宽松周期。欧洲与英国则在“防通胀反弹”与“保增长”之间谨慎平衡。

  全球货币政策已告别高度协同时代,进入精细化、差异化、高风险权衡的新常态。主要经济体贸易关税、财政扩张及地缘政治风险仍未消除,未来政策路径将高度依赖数据演变、外部冲击传导及国内政治经济稳定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