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斤!去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二十一连丰”。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夺取新一季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的背后,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有着全国粮食产量调查人的贡献。搞准粮食产量调查数据,关乎着国家安全与政策制定。
那么,“1.4万亿斤”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在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调查采取以省为总体,抽选具有代表性的村和地块开展调查。调查贯穿全年各个时期,主要分为种植意向调查、播种面积调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这三步。
种植意向调查是了解农户在新的一年里种植农作物的打算,目的是为了能及时掌握农户种植动向与趋势,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规划本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为科学研判全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制定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参考。
播种面积调查采取空间抽样技术抽选调查样本,全国共抽取近1万个国家调查样本村,每个样本村再抽取3个约60亩的“样方地块”。在每个调查季,调查员使用装载了调查任务包的手持智能移动终端(PDA)到实地开展调查,或者操作无人机拍摄后解译航拍影像。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算出各省粮食播种面积,最后汇总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调查在抽取的面积调查地块中进行,采用实割实测方法测产。一是依据面积调查和估产结果,选择测产村和测产地块,二是在选中的测产地块中再抽选3—5个10平方尺的小样方。收获前,调查人员会深入田间,用“测规”或“测框”,精准标记出10平方尺的小样方,严格按照“测规内一穗不漏,测规外一穗不取”的原则,小心翼翼地收割小样方内的作物。样本作物经过晾晒、脱粒、测水杂、称重等环节,测算出地块单位面积产量,并以此为基础,推算粮食单产数据。
这套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带来了一笔笔扎实的数据,也让“端稳中国饭碗”多添了一份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