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15:36:32 股吧网页版
美联储刚降息完美国数据就“亮瞎眼”:年内宽松大计有变?
来源:财联社

  ①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美联储上周才刚刚降完息,本周公布的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就能那么好;②消息面上的“好数据”再度扮演了股市的“坏消息”——因为市场人士对年内余下两次会议上的降息预期,正因此受到重创。

  在过去三个交易日,美股以一轮日线“三连阴”回吐了上周美联储降息后的所有涨幅。而从消息面看,除了鲍威尔有关美股估值可能过高的阐述挫伤了市场情绪外,还有一个宏观层面的“硬伤”也浮现在了股市多头们的眼前:美国数据太“亮眼”了……

image

(美股回吐降息后涨幅)

  是的,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美联储上周才刚刚降完息,本周公布的一系列美国经济数据就能那么好,而消息面上的“好数据”则再度扮演了股市的“坏消息”——因为市场人士对年内余下两次会议上的降息预期,正因此受到重创。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经季节性调整后下降14000人,至218000人。这是自7月中旬以来单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的最低水平,也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

image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发布的GDP数据则显示,美国第二季度GDP终值年化环比增长3.8%,较此前的修正值3.3%大幅上调,创下近两年最快增速。上修主要得益于消费者支出的意外强劲以及进口的下降。核心PCE物价指数终值也由2.5%上调至2.6%。

image

  而在更早前的周三,美国8月新屋销量也意外激增了逾三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上月新屋销售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年化率为80万套。这较七月向上修正后的66.4万套大幅增长20.5%,较去年同期上升15.4%。

  上述一连串火热的经济数据,可以说给上周刚刚降息的美联储,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目前,美联储正试图应对通胀上升和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疲软迹象的经济形势。美联储官员近期表示,他们正在降低利率以应对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暗示联储双重使命的重心已更多转移向了捍卫就业市场方面。

  然而,最新的数据无疑正显示,美国经济状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即便是在美联储格外担心的就业方面。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Nancy Vanden Houten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就表示,周四发布的最新每周初请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劳动力市场状况并未恶化太多。

  她表示,最新数据支持她的预测,即美联储将在10月28日至29日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并将下一次降息推迟到12月。

  年内宽松大计有变?

  从利率市场的定价看,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最新预计美联储年内再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约为62%,大幅低于一周前的近80%。

image

  同时,10月降息的概率也在本周一连串火热的数据发布后出现了下降。衍生品市场交易员目前虽仍预计美联储10月份将降息,但降息概率已从周三的93%降至了83%。

image

  在债券市场上,与利率预期变动关联最为紧密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周四一度攀升了约6个基点,达到9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3.67%。同时,美元指数本周也有望创下两个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image

  Chase Investment Counsel投资顾问公司总裁Peter Tuz表示,“过去一两日公布的经济数据令人困惑,在我看来,这引发了对美联储再次降息的幅度以及今年是否需要再次降息的质疑。”

  IG市场分析师Tony Sycamore也指出,市场此前一度很乐观,预期(今明两年)可能还会有四到六次降息,但现在来看,最多可能只有四次,甚至连四次都显得过于乐观。

  事实上,两位有着今年投票权的美联储官员在周四的最新演讲中,也对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表示了怀疑,因为通胀率仍然顽固地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夫施密德表示,当前的政策立场“是正确的”。他补充道,“我的观点是,通胀仍然过高,而劳动力市场虽然正在降温,但仍基本保持平衡。”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则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政策投票中,他可能不太愿意支持进一步降息。他指出,“如果基于(通胀)可能只是暂时的且会自行消退的假设,就过度提前进行大量降息,我对此感到不安。”

  展望日内,即将出炉的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无疑将是下一组可能影响市场交投情绪的关键美国经济指标。媒体调查显示,周五公布的这一美联储最为青睐的通胀数据预计将显示,8月份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2.7%,分别高于7月份的0.2%和2.6%。

  Capital.com高级市场分析师Daniela Sabin Hathorn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市场希望看到更多通胀正在降温的具体证据。” 她补充说,如果通胀高于预期,美股可能会受到冲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