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金融强国建设,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9月26日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表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建设金融强国,要引领和顺应金融新业态、新趋势。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新,支持二者协同合作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金融业。”尹艳林表示,人工智能(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度广泛应用。生成式AI等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到智能投研、风险控制、合规检查及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的各个流程。与此同时,金融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不断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金融领域的新业态、新趋势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和新机遇,展现出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方向。
尹艳林指出,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是金融现代化的时代潮流。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了金融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我国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尹艳林看来,金融现代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拥抱创新、把握趋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
为鼓励创新,尹艳林建议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他指出,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引领金融发展新趋势,就要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新,支持二者协同合作创新。
实现创新,惟有改革,既包括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对于金融机构改革,尹艳林建议,面对新趋势和低利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对于监管部门改革,尹艳林建议监管部门转变监管理念和模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只有开放,才能促进改革创新。尹艳林认为,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尹艳林还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守底线,稳中求进。金融新业态在为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数据安全合规监管。同时,要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监管体系,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监管科技,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