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白丽斐)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26日发布公告,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出口的纯电动乘用车需通过官方许可流程,旨在规范出口秩序,减少低价竞争乱象,推动行业向技术竞争转型。
受访专家认为,出口许可证管理短期内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但长期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与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出口”向“质量出口”转型。
公告显示,对货物名称为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参考海关商品编号为8703801090)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措施通过设定出口门槛,可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和低价倾销,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健康发展。
中国是电动汽车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102.7%。占乘用车出口40.9%,较去年同期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6%。
近年来,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存在一些出口秩序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出口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以低价策略快速销售,其行为干扰了海外销售秩序,对整体市场环境造成了冲击。
“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并非为了限制出口,而是通过规范企业出口资质,促使出口企业更加注重长期品牌建设、完善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络,使得主流出口的主导地位更加清晰,海外市场竞争秩序更加规范,从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整体国际形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说。
洪涛也认为,该举措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产生行业规范化程度提升、国际市场竞争策略调整以及产业链协同效应等影响。具体来看,产业链方面,上游锂资源海外布局将更注重与出口资质企业的绑定,确保供应链稳定性;下游海事备案、危险品运输等环节需求增长,推动物流与认证服务专业化。
此外,公告要求,申报出口资质的企业条件、管理方式、申报程序、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等,依照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原质检总局、原国家认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海关对出口纯电动乘用车的检验以现行有效的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