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6 22:23:31 股吧网页版
【新华财经调查】不锈钢产业存量博弈加剧 高端产品缺口明显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太原9月25日电(记者张磊)不锈钢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板块,在支撑高端装备、新能源、民生消费等领域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锈钢行业受原料、市场、技术等多重压力的叠加冲击,面临诸多梗阻,市场过度竞争进一步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镍铬受制于人

  镍、铬是不锈钢生产中必需的原料,但这两种资源在我国相对贫乏,长期以来都需要大量进口。镍、铬近年来价格波动大,且持续高位运行,国内的不锈钢企业备受成本飙升、无料可用甚至被迫转移产业至海外等困扰。

  中国宝武集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钢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被用于民生与工业等高端制造业,是我国不锈钢产业的领导者,拥有1200万吨的不锈钢产能。

  即便如此,太钢集团与国内其他不锈钢生产企业一样,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我国镍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5%,主要依赖印尼和菲律宾进口,而印尼近年频繁削减配额、提高税率,增加了我们供应链的不确定性。2022年镍价非理性上涨已经对我们造成较大冲击,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方案,外部风险不断溢出。” 太钢集团董事长吴小弟说。

  不锈钢之所以不生锈,主要因为有镍、铬这两种元素。为保持不锈钢耐腐蚀性必须加入18%以上的铬和8%以上的镍。另外我国对铬资源的进口依赖度也高达98%以上,镍铬资源供应成为我国发展不锈钢产业的重要限制因素。

  太钢镍系合金室主任张海清说,镍、铬这两种原料的费用也占不锈钢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的上游矿场和冶金企业获得。

  从行业整体来看,不锈钢上游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不锈钢价格水涨船高,但需求不旺,导致市场对不锈钢价格上涨的可持续性存疑。

  印尼作为核心原料来源地,矿业政策复杂多变,反复对供应链形成冲击,其先后出台削减镍矿出口配额、调整金属矿产基准价格计算方式、拟提高镍矿及镍铁税率等政策。

  此外,外汇强制留存政策虽不直接影响镍铁出口,但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压力与运营成本,进一步推高冶炼成本。由于原材料国家限制镍、铬矿石以及镍铁等半成品出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在海外投资建厂。

  供需结构失衡

  钢铁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在长期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减量置换、上大压小等方式进行过剩产能出清,但记者调研发现,钢铁行业企业普遍反映过去产能置换政策在压减产能总量方面成效逐年递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说:“尤其是跨企业(集团)置换项目,企业花巨额资金获得的产能一定会充分发挥,甚至‘批小建大’,加上行业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默许,导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记者了解到,国内不锈钢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新增产能约700万吨,计划投入产能600万吨,总产能已达5000万吨,但利用率仅70%左右。供过于求导致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终端企业不断压价,利润空间持续压缩。而在国际市场上,印尼等国家不锈钢产能也在增长,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竞争。

  供应端呈现“结构性过剩”与“区域性集中”并存的特点。据了解,青山集团产能占比超50%,德龙占比约20%,行业供应集中度极高,但高端产能不足,中低端产能冗余,而需求端表现疲软,呈现“旺季不旺”态势,现货多在贸易商间流转,未真正进入终端消化环节。

  “房地产行业复苏缓慢,不锈钢相关订单收缩,而家电、汽车等领域对整体需求拉动有限。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山西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说。

  供需失衡下行业竞争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终端企业借机持续压价,叠加原料成本上涨,使不锈钢生产利润持续压缩,价格上行乏力,部分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此外,美国多次对我国钢铁加征关税,2025年综合税率已突破60%,部分产品甚至达70%,严重阻碍中国不锈钢出口。

  产品附加值偏低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特钢领域研发投入,高端产品频频突破,但行业部分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结构升级缓慢导致关键产品可靠性不足,仍需长时间研发。

  我国不锈钢产能以200系等中低端产品为主,400系、双相不锈钢等高端产品占比偏低,2025年高端产品自给率尚未达到“十四五”规划要求的85%目标。核电用控氮不锈钢、海洋工程用超级双相不锈钢等特种材料仍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虽降至12%,但核心高端领域缺口依然明显。

  太钢集团近年来在不锈钢特钢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在铁素体不锈钢领域,太钢率先开发出5个系列30个钢种的铁素体不锈钢,对铁路交通、车辆、铸币、家电等不同应用领域进行升级改造,但企业负责人表示,高端产品研发仍需持续发力。

  其次,工艺装备水平分化,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技术差距悬殊,大量中小型企业仍沿用传统工艺,不仅能耗高、污染物排放超标,且材料利用率低,部分企业材料利用率仅70%左右,远低于激光切割等先进工艺90%的水平,进一步削弱了利润空间。

  另外,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面临更严格的碳排放要求,需加大绿色技术投入。但在整体行业效益下行基础上,部分企业环保改造乏力,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较大的绿色投入难以换取市场空间,恐将影响我钢铁行业绿色化进程。

  山西省一家特钢材料企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企业投资40多亿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并且提前布局碳排放统计核算平台,“押宝”未来产业布局,但当前行业盈利困难,许多企业目前还很难做到绿色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