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赶上了现代化的时代潮流。”9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金融业,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
他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就要站在时代潮头、开放自信,要引领和顺应金融新业态、新趋势。金融现代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拥抱创新、把握趋势,是推动金融现代化、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选择。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鼓励创新,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他表示,要推动金融业态创新,引领金融发展新趋势,就要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也要鼓励科技公司创新,支持他们协同合作创新;要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更加有效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不同群体、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
二是推进改革。“要实现创新,唯有改革,既有金融机构改革,也有监管部门改革。”尹艳林认为,面对新趋势和低利率市场环境,要完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定位,将商业性、政策性、方向性要求更好融合,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同时,监管部门要转变监管理念和模式,坚持按业务逻辑而非机构类型进行监管,从机构资质监管转向规范业务行业监管,实现对同类业务“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三是扩大开放。他建议,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四是推动融合。他强调,我国金融必须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也要看到跨界融合已成为常态。“适应改革开放、创新需要,就必须推动融合,包括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间的融合、各金融业态之间的融合、金融与实体的融合等。”他建议,要推进金融机构科技化、科技公司金融化,将拓宽金融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创新金融工具和模式。同时,加强金融与科技、电商、物流等领域的融合,创造出更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场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五是保障安全。尹艳林认为,金融新业态在为金融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他建议,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数据安全合规监管。
同时,他建议,要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监管体系,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监管科技,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