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6日,中国-东盟海关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第二次会议暨促进中国(重庆)-东盟通关便利化圆桌会议在渝举行。中国海关总署和文莱、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等9国海关30余名代表,以及重庆、湛江、南宁、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和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部门单位代表参加会议。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会见了海关总署副署长张宝峰和参会国家海关代表,张宝峰与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张宝峰表示,近年来,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海关机制化合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海关愿与东盟及其他周边国家海关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通、原产地电子证书联网、过境监管协作等领域的合作,共促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造福各国人民。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成效和经验。例如,重庆海关发挥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中方秘书处作用,支持“智慧海关”建设专题研究,目前已有145个国家(地区)海关注册加入平台;湛江海关首创“并行港”物流模式,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南宁海关推动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建设,便利中国—东盟区域跨境物流运输发展;昆明海关出台15个通关便利化措施文件,助力中老铁路今年前8个月进出口货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46.7%;西安海关深化“区港一体化”探索,压缩出口通关时间50%,单个集装箱节约成本1400余元;乌鲁木齐海关深化与中亚国家海关合作,推动新疆外贸实现“三年三级跳”。
作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双枢纽之一,重庆推动通道全向拓展、全域开放、全面合作取得积极成效。通道运营组织规模持续增长,稳定开行“东盟快班”,开行重庆至越南胡志明市、海防和印尼雅加达、泰国林查班精品快线等新线路。通道物流经贸产业持续融合,建立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机制,发展先进成套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业三大产业。跨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不断优化,沿线省(区、市)海关、铁路等部门在渝签署合作备忘录,形成高水平共建合力。
会议各方围绕中国—东盟海关合作提质升级、提升跨境铁路运输和跨境公路运输海关通关便利化、推动“东盟快班”和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内容进行讨论,一致表示愿意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更加安全、便利。
会议决定,将加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海关国际合作,优化通关流程;保障中老泰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高效稳定开行;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早期收获”,助力中老泰跨境公路运输“一车到底”;保障中老、中越跨境公路运输通关便利;探索优化通关手续,促进跨境铁路运输通关高效;扩大日常海关联络协调员机制覆盖范围,及时通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通关情况,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