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方园)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银发经济正逐步从传统的“基础保障型”服务,向“品质化、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升级,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也为青年职业发展开辟出新的蓝海。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规模庞大的老年群体推动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服务、健康管理、老年文旅、适老科技等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人社部等部门也发布了包括养老服务师在内的新职业,多部门协同出台配套政策,各地也积极培育相关人才梯队。银发经济不仅成为扩内需、惠民生的有力抓手,也为年轻人带来职业发展新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新服务、新岗位不断涌现,吸引大批年轻人入场。梨花教育相关负责人王德祥表示,团队中95后至00后员工占比已超过80%,近两年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占比达25%以上。“随着老年人对艺术课程、线下研学等文化需求的持续提升,具备教育、文旅、技术背景的年轻人越来越展现出独特优势。”
“近期几乎每天都有100多名老年人在线咨询课程和旅游项目。”梨花教育00后员工魏明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看到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让我更加看好银发经济的发展前景。”
向融养老负责人张滢此前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透露,公司团队由85后与95后“各占半边天”,年轻人正成为行业重要力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学术部主任郑志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养老服务业年轻化有利于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年轻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更强。”
郑志刚表示,年轻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更强的专业素养,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照护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二是年轻从业者充满活力,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促进代际融合;三是更擅长运用智能设备和数字化工具,为智慧养老的落地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银发经济不仅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策略,更是推动就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从适老化产品开发到智慧养老平台运营,从老年教育创新到银发文旅服务,青年专业力量正以创新实践提升行业服务能级。随着银发经济内涵不断丰富、产业链持续延伸,这一领域有望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