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浙江“十四五”经济总量增加接近3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杭州加一个台州的经济体量。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在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的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万亿、8万亿、9万亿元三个大台阶,今年预计可以达到9.5万亿元左右,占全国份额提升至6.7%左右。浙江的人均GDP从2020年的1.46万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9万美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万美元。
从产业变化看,目前,浙江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3,培育形成现代纺织与服装、绿色石化、高端软件、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5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4年浙江省产量超过92万辆,比2020年增长了12倍。今年1-8月,浙江省新能源汽车的产量71.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2.8%。
浙江是资源小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十四五”期间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方面有不少成效。
例如,浙江加快培育壮大能源新质生产力,形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深远海风电母港。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浙江中心落户温州,白马湖实验室研发的钙钛太阳能电池技术刷新2项世界纪录。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从创新主体看,目前浙江全省已有高新企业4.7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2.5万家、119家、1331家,这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浙江如何谋划推进下一个五年计划?
杜旭亮表示,浙江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十五五”时期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做到“承上启下”。同时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等新的“成长的烦恼”,解决好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等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做到“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