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采访前的一小时内,帕西尼创始人及CEO许晋诚刚和几家投资机构打完电话。坐下采访时,许晋诚说:“现在有非常多的投资机构在洽谈中,他们对帕西尼很感兴趣。”
的确,近期帕西尼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今年8月,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由京东战略领投的A系列融资,意味着短短4个月内,这家2021年才成立的企业已狂揽10亿元人民币。
创业的快节奏也让这位在广东创业的年轻创始人陷入一种兴奋的忙碌状态。“我现在每天即使是休息时间都在思考,思考怎样把公司变得更好,怎样把产品做得更好,怎样让业界发展得更好。创业让我兴奋的点在于我们不停前行,不断创新技术、迭代产品。”
回国创业之前,许晋诚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日本机器人学界权威菅野重树教授,回国后他创立帕西尼,专门研究机器人领域中尚未被完全挖掘的触觉感知技术。以触觉感知为技术基础,帕西尼相继推出了触觉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布局。
凭借在触觉感知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如今帕西尼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阵列式多维触觉传感器突破我国“卡脖子”技术瓶颈,可测量包括六维力、纹理、温度、回弹等15种丰富的感知维度,赋予机器人媲美人手的触觉感知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机器人触觉能力的提升,让机器人拥有比拟人类的感知能力,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各种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为机器人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最终让机器人进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许晋诚希望团队能实现的目标。
不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道阻且长,许晋诚认为,当下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瓶颈在于数据集稀缺、触觉模态数据空白等,这会导致机器人模型能力不足。也因此,帕西尼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数据采集体量领先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基地,打造亿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以此全面加速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帕西尼的快速成长,某种程度上也映射出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势头。在许晋诚看来,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是全世界最强的,在人才、硬件、制造等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而广东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具身智能领域上下游供应链体系,企业不仅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最快的时间去进行大量验证,还能实现产品不出广东即可创造出来。
“广东确实是太特殊了,创业环境非常好,也很宜居,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许晋诚说。
用触觉打破国外垄断
《新粤商》:帕西尼为何选择触觉发力具身智能?
许晋诚:企业在成立初期还是以全栈技术为主,但后来把触觉模态挖掘出来,主要在于它的价值是比较稀缺的。在机器人的整体感知链路里,视觉已经很成熟了,但以力学跟触觉信息为主的感知还是非常稀缺。目前世界上还是很难找到能把触觉传感器做得很优秀的企业,所以我们选择发力触觉感知。
此外,之所以发力触觉还在于触觉传感器是我国重点攻坚的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对外依赖超90%,且价格昂贵,不利大面积部署。我们希望从触觉出发,以感知闭环的路径,助力机器人做到更好的闭环控制。
《新粤商》:触觉在机器人感知领域中的难点是什么?帕西尼是怎么突破的?
许晋诚:难点在于要有很好的高灵敏度、高一致性、高稳定性的力学输出,现在市面上具备高稳定性的力学传感器和柔性触觉传感器还是非常少的。帕西尼的触觉传感器在保持力学数值输出的一致性、稳定性跟灵敏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传感器的芯片字形设计、传感器的封装、力学算法的研究。这也是触觉传感器业内必须要做的功课。
《新粤商》:为什么机器人需要触觉传感器?
许晋诚:机器人在搭载触觉传感器之前,是拥有视觉的。但单纯有视觉是不够的,机器人没办法做交互,没办法完成端茶倒水、洗衣服、叠衣服等任务。所以需要去帮机器人拓展多一个维度的能力。触觉就是让机器人在跟物体交互的时候,能够感知物体的硬度、粗糙度、形状等多维信息,能够精准调整与物体交互的力量和姿态,从而完成类似叠衣服的任务。
4个月融资10亿元
《新粤商》:公司在产品布局上有什么规划?
许晋诚:触觉传感器肯定是核心中的核心,帕西尼最新一代多维触觉传感器PX-6AX GEN3是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找得到能力最强、最灵敏,性价比也是最高的产品。帕西尼的多维触觉灵巧手DexH13是全球首款融合和AI视觉的双模态仿生灵巧手,拥有13个主动自由度和3个被动自由度,许多研究机构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做具身智能相关的实验,这一产品在人形机器人抓握灵巧操作和耐久性上有很大提升,具备超100万次工业使用寿命,是目前业界耐久度最高的产品。
今年帕西尼也推出了全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DOUBLE ONE,相比前一代机器人重量大幅减轻,整体构造更加轻盈,采取可折叠设计,两种底盘可灵活选择,在越障性能上有大幅提升,帮助机器人克服爬楼梯的难题。
所以从触觉传感器、到灵巧手,再到人形机器人,帕西尼的产品布局是循序渐进的,触觉传感器应用在灵巧手上,灵巧手搭载在人形机器人上,三者融为一体并且经过验证,才能负责任地对市场说这个产品可以放心拿去用。也正是如此递进的过程不断地构筑企业硬实力的护城河。
《新粤商》:帕西尼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许晋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肯定还是以触觉为主,在机器人的“感知、规划、执行”的闭环中是感知在打头阵,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感知信息输入,机器人在规划和执行层面必然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帕西尼聚焦多维触觉感知,在传统视觉基础上,赋予具身智能体更全面更可靠的多维触觉感知能力,构建一个多模态融合体系,帮助已经搭载视觉系统的灵巧手更智能、更灵活,更能胜任复杂任务。
客户在使用灵巧手的时候非常容易,因为我们直接在系统里面基本上判断了如何去抓握、如何操作。以触觉为主的模态提升,也让人形机器人在各种任务执行上实现高成功率。最近帕西尼推出的OmniVTLA大模型在整体成功率上比传统的VLA大模型要高出30%,这是传统VLA大模型积累再多的视觉数据也无法超越的。VTLA大模型加上触觉和视觉的多模态融合,能够在整体感知体系中实现机器人性能提升,这也是公司的核心壁垒。
《新粤商》:资本市场对你们的产品布局反应如何?
许晋诚:帕西尼在近4个月就完成融资10亿元的规模,这基本是触觉传感器业内最大的一笔投资。在这样的融资体系之下,我们希望构建出以帕西尼触觉为主的生态体系。事实上,帕西尼的触觉可以帮助硬件客户提升机身能力,数据产出可以提升其模型能力,帕西尼通过硬件和数据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这也是我们能赢得投资方青睐的点。
帕西尼的股东背景很多都是以产业方为主,他们不仅是帕西尼的股东,同时也有和帕西尼的合作需求,他们看到了帕西尼可以为产业做资源链接。比如我们的股东比亚迪的汽车产线就拥有大量的机器人服务需求,汽车产品对触觉传感器也有需求,京东的物流产线对机器人自动化或者物体交互有大量需求。
所以在帕西尼的融资框架中,我们希望能够跟更多有应用场景的投资方合作,这样可以更快打通从产品技术到最终应用的局面,让整体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现在还有非常多的投资机构在洽谈中,他们对帕西尼很感兴趣,我们接下来也会开放跟他们的合作。
《新粤商》:如何利用这些投资加速帕西尼技术落地?企业发展有什么目标?
许晋诚:帕西尼希望通过产品的不停迭代,让人形机器人的物理交互能力实现较大提升,让人形机器人有能力完成人类所交代的任务,比如工业场景的硬件插拔任务,生活场景的洗碗做菜倒水等任务。
除此之外,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机器人触觉能力的提升,让机器人拥有比拟人类的感知能力,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各种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为机器人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最终让机器人进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帕西尼希望能够达到的目标。
建成全球最大数据采集工厂
《新粤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你认为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是什么?是数据还是大模型?
许晋诚:当前具身智能模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数据不足的发展阶段。与大语言模型相比,机器人的数据量还有3个甚至4个数量级以上的差距。具身智能的数据瓶颈会导致模型能力不足,面对这种行业发展困境,帕西尼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
《新粤商》:那你们是如何帮助行业解决数据难题?
许晋诚:为了解决当前具身智能领域数据集稀缺、触觉模态数据空白、具身智能泛化性差等核心瓶颈,帕西尼重金投入在数据采集工厂。帕西尼的数据工厂拥有远超业内的采集速度和数据产出量,基本上同行需要采集一年的数据量而我们在一两周内就可以采集完成,这得益于帕西尼以人为主的数据采集方式。
现在很多数据采集工厂是以机器人为中心去做数据采集,比如人类去操作一个机器人,然后从机器人上拿数据,这是最普遍的。但这种采集方式采集效率很低,成本也很高,同时很难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稳定性等。
因此我们工厂通过自研的“人因”全模态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地采集多维触觉、视觉、关节角度、动作轨迹、语音、文本等全模态数据,预计每年将产出2亿条高质量数据。帕西尼接下来也会通过数据开源或数据供给的方式,为行业提供高质量数据,帮助提升机器人整体的自主学习和泛化能力。
《新粤商》:与智能手机类比的话,现在人形机器人发展相当于处在智能手机的什么阶段?
许晋诚: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发展偏向于智能手机的大哥大阶段,要进化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阶段,以业内现在的模型跟算力是足够的,但数据不够仍是瓶颈,因为模型的来源需要有足够大量的数据。但机器人从大哥大时代进化到智能手机时代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厂商,比如做芯片的、做操作系统的,这些做机器人核心组件的公司是永远都会存在的,帕西尼就是这当中的一家公司,我们正在全力构建“高精度物理感知(传感器)- 海量全模态数据(数据集)- 泛化智能决策(大模型)- 多场景落地”的具身智能核心生态闭环。
《新粤商》:为什么市面上有一些机器人产品能把价格打到10万元以下?
许晋诚:10万块钱以下的人形机器人负载能力或规格跟大家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它的自由度比较低,能够完成任务的负载能力有限,所以这些机器人产品更多是让研究机构去做研究评估,或者是做编程研究使用的,而不是正常能供给大家去使用的机器人。正常大家使用机器人应该是跟人类等身大的,价格要到50万元—60万元,甚至更贵。因为本身体型大,包括电机等在内的各种结构件都会偏大,整体造价就会升高。
《新粤商》:你觉得未来机器人发展会形成像荧幕中变形金刚、多啦A梦的场景吗?
许晋诚:其实我是相信的,我相信未来有一天那些电影里面奇特的、难以想象的画面一定会实现。而跟机器人的对答如流,其实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
“永远不会离开广东”
《新粤商》:你此前在国外攻读硕博,为何毕业后选择回国创业?
许晋诚:我其实回国创业之前考察了非常多不同的地方,但在硬件创造基础上,国内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日本也好,美国也好,他们在生产制造能力是偏弱的,并且可以把整体供应链“打包”起来的区域是非常少的,广东是全世界范围内极少数拥有成熟供应链和丰富产业集群的地方。
我通过创业前的考察也判断出,只有在广东这个地方可以用最少的资金,用最快的时间去进行大量的验证,做出最好的产品。这在美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美国创造一个东西非常慢,因为美国没有工业积淀,现在更是只有服务业。日本固然有工业基地,但是整体成本非常高,在日本创造一个产品的成本,在国内可以创造出十个。
《新粤商》:你觉得现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跟国外比起来有竞争力吗?
许晋诚:肯定是有竞争力的。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是全世界最强的。从硬件看,基本上只有中国才能做得到如此大规模、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国内不缺算法人才,哪怕现在硅谷的算法人才也基本都是中国人。美国公司对中国的硬件产品采购需求同样很大。所以在竞争力方面中国是最强的。
《新粤商》:你认为现在广东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生态如何?
许晋诚:广东已经在具身智能板块形成非常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形成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以帕西尼的触觉传感器为例,我们从最上游的芯片制造,到电路板、再到封装,都可以在广东区域内找到需要的材料。可以说,我们的产品可以不离开广东就造出来。同时,政府对具身智能企业也有非常多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广东确实是太特殊了,创业环境非常好,也很宜居,我永远不会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