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内低空经济虽褪去了去年的“爆发式火热”,却步入了“稳扎稳打” 的有序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嗅到赛道机遇纷纷入局,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同时,产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步伐也在持续加快。
近期,2025深圳eVTOL产业发展大会暨低空经济展览会在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一批多旋翼eVTOL实机和缩比样机集中亮相,技术路线涵盖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旋翼等类型。
相比于去年,今年参展商明显更加多元,震东智飞发布吨级重载纵列双桨eVTOL,晔生航空发布了三款载人机型:云舰 WingShip、云翼 WingWing、云鲲 WingCool。
广汽高域和零重力飞机工业均展出了旗下多旋翼构型的AirCab和ZG-ONE,华羽先翔携全倾转旋翼鸿鹄MARK1 eVTOL亮相。

广汽高域AirCab 林典驰/摄
从材料到构型,企业各显“硬核”设计
与其他eVTOL类似,广汽高域的AirCab机身同样采用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比例更高,占比超过90%,并且借助了广汽集团的汽车供应链,材料成本降低近30%。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多数eVTOL都会设置多重冗余,AirCab也不例外。广汽高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AirCab拥有6个独立电驱,即使2组同时失效,仍能保持平稳飞行。“小到所有桨叶的保险丝,都做了冗余备份。”
上述负责人表示,无论载物还是载人,都要确保安全性,这是底线,eVTOL企业应该需要沉下心,把最基础技术关打牢,确保产品安全。
高域的另一款eVTOL是AirJet,采用的是复合翼构型,面向长距离飞行,与其他同类竞品不同,其特点是在上单翼下方的四个吊臂上安装八台仅用于垂直起降的螺旋桨,外加两个用于前飞的电动涵道风扇。
“这样设计是考虑到机型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等方面,使用涵道推进飞机行驶,应对空中各种突发情况会更平稳、安全。”上述负责人表示。
华羽先翔鸿鹄eVTOL采用的是全倾转旋翼构型,这一技术路线在国内少有,更为特别的是鸿鹄的飞控系统与电动力螺旋桨系统都是自研,而不是采用供应商的方案。
在谈及此举的难点时,华羽先翔首席运营官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飞控系统研发难点在于多个传感器数据相互融合协调、飞控对动力、舵面与环境高实时响应以及满足适航认证(安全)要求。
其中,飞控系统需要对飞机的动力、舵面与环境进行毫秒级响应,以确保飞行安全和稳定性。这就要求硬件系统具有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同时软件算法也要高效运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生成。
电动力螺旋桨系统研发难点则集中在如何通过翼型与桨距优化实现气动效率最大化;其次是噪音问题,优化桨叶形状,采用后掠桨尖、锯齿状后缘等技术进行低噪声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桨叶数量、相位以及材料选择等因素,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达成高强度与轻量化等。
适航取证突破:多家企业进入关键阶段
如果说安全设计是产品基石,那么适航取证便是eVTOL迈向商业化的关键门票。2025年,国内已有更多eVTOL机型进入适航审定的关键阶段,行业迎来取证突破期。
9月9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了华羽先翔自主研发的鸿鹄eVTOL整机及核心子系统型号合格证(TC)申请。华羽先翔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自研飞控系统与电动力螺旋桨系统随整机进入适航审定程序的eVTOL主机厂,打破了国内以整机为中心的适航审定格局,实现了eVTOL整机与核心系统的自主可控。
鸿鹄MARK1采用的全倾转旋翼方案是行业内公认门槛最高、技术最为复杂的技术方案。此次受理也是国内首型获得型号合格证(TC)申请受理的全倾转旋翼类eVTOL产品,填补了国内该构型 eVTOL 型号合格审定的空白。
在飞行过程中,全部旋翼既提供升力也提供巡航推力,动力单元可复用,载重比高、性价比高,能够实现更快的飞行速度、更低的噪音、更远的航程、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成本。
全倾转旋翼构型与其他机型相比,技术复杂度更高。全倾转旋翼在飞行模式转换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旋翼的倾转角度和速度,以确保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对飞控系统和机械结构要求更为严格。
此外,全倾转旋翼构型的气动特性更为复杂,在适航审定过程中,需要对其独特的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和飞行控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验证。
“我们预计 2026 年年底前完成取证。” 王斌透露,目前华羽先翔已与民航局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未来将与监管方密切协作,同步推进验证实验工作;当前,鸿鹄 eVTOL 正处于各分系统及整机功能、性能验证阶段,分系统与整机已开展大量测试,整机试飞也已进入常态化阶段。
广汽高域的适航进展同样值得关注。据记者了解,高域AirCab适航证已经获得受理,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拿到首张适航证。
7月3日,AirJet成功完成首飞。8月21日,AirJet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
从大会实机亮相对技术路线的展示,到企业对技术设计的深度打磨,再到适航取证的关键突破,2025年的国内eVTOL行业正以“稳、实、快”的节奏前行,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