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推动就业、社保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重点介绍了四方面的情况:一是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二是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三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四是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就业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社会保障方面,王晓萍提到,“十四五”期间,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基金家底更厚实。表现为收支有结余,财政有投入,投资有收益,长远有储备。
据王晓萍介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的态势。中央财政补助金额持续增加,2024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达到7300多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稳步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截至8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事关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提高基金长期支撑能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续做大做强,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承接和运营工作稳步推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从2000年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7.55%。
此外,“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如从养老保险来看,王晓萍介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完善,保障功能日益强化。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补充养老保险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从36个城市先行到全国推开,补齐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短板,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此外,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稳步推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王晓萍表示,人社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