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年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在成都市举办,正式启动国庆文旅消费月,并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开展系列文旅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活力。此次国庆消费月结合国庆、中秋特点,组织各地、各支持机构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及惠民措施,推出业态多元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提升消费体验,加大惠民力度,为群众假期出游提供更多优惠和选择,消费月期间将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庆消费月通过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推出多元文旅新产品和惠民措施,切实让利于民,不仅直接降低了群众的消费门槛,更通过联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业态,形成“文旅+”消费生态圈,让惠民政策更具可持续性和普惠性,真正实现了“共享美好生活”的初衷。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民生价值看,超4.8亿元消费补贴通过真金白银的让利降低出游门槛,配合各地推出的景区优惠、消费券等措施,让不同收入群体都能享受到假日文旅福利,尤其契合家庭游、老年游等刚需群体的消费期待。与此同时,这种惠民导向构建了“消费者得实惠、供给者添活力”的良性循环,让民生福祉与市场活力形成双向促进,为消费市场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消费月期间,各地还将围绕观演赏剧、游历山河、中秋团圆、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热点,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
比如,山东组织开展“畅游齐鲁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推广活动,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优惠大礼包;浙江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等活动;广东启动金秋文旅消费季;青海发放“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旅消费券;四川、重庆两地将以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消费场景。
“此次国庆消费月有望为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力。”付一夫表示,在规模拉动上,叠加中秋国庆假期效应,消费补贴与跨行业联动将直接刺激需求释放,极大地带动国内出游人次增长与旅游收入提升;在结构升级上,活动聚焦“沉浸式体验”趋势,通过“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融合业态,推动市场从打卡式旅游向品质消费转型;在生态优化层面,随着“百城百区”三年行动计划与区域联动机制的落地,将促进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而政策信号带来的市场信心提升,更能推动文旅企业加大长期投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如何继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付一夫表示,要从提升消费能力和创新消费场景发力。一方面可通过政策引导增加居民收入,如推动工资合理增长、完善税收调节机制等,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提升消费信心,实现消费者的敢于消费。另一方面要利用科技打造更多元体验,如在零售领域发展沉浸式购物空间,文旅行业推出AR导览等,同时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开发个性化、定制化商品,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