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方园)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覆盖妇科、产科、麻醉、康复、体被系统以及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中新健康记者注意到,新项目的设立从过去依据技术细节立项,转向以服务产出和价值为导向。
价值医疗为导向,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整合设立主项目1640个、加收项599个、扩展项156个。
蒋炳镇表示,在编制和落实立项指南过程中,重点关注四大关系:旧项目与新项目、规范与进步、增福祉与稳运行、保基础与促发展。
“立项指南通过‘合并同类项’,将服务产出相似、价格水平相近的旧项目统一规范为新项目。”蒋炳镇指出,这解决了各地价格项目不统一、价格水平不可比等问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立项逻辑从按操作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体现“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
对于抓规范和推进步的关系,蒋炳镇介绍,在统一规范价格项目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临床技术进步,通过适当放大价格项目的颗粒度、设置复杂情形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兼容新技术。总的来看,新项目更有利于适应临床多样化诊疗情形的收费需求。
针对日益增长的美容整形需求,新指南首次在全国层面统一规范了101个美容整形主项目,覆盖“光子嫩肤”“超声炮”“热玛吉”等轻医美项目。蒋炳镇强调,这旨在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立项指南不改变美容整形市场调节价的管理方式”,仍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综合考量技术价值、群众需求等因素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唐菲表示,在编制妇科、产科、麻醉三类立项指南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体现技术劳务这一原则,突出人力价值、强化政策支持。
首先是坚持产出导向,适度整合,确保全国一盘棋。主要包括对部位的定义进行统一;对服务内容进行统一;统一立项原则,尊重临床实际,体现技术难度。
如,将各地计价单位五花八门的“胎心监测”项目统一为“胎/次”,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地方成本测算时更精准地体现产科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其次是对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合并同类项”,将271项现行项目整合为124个主项目,更大颗粒度的设计对新技术更加“友好”。同时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项目,强化对生育支持和个性化需求的政策保障。
各地医保部门正积极推进新指南落地。河南省将原有54个康复类项目科学整合为17项。新指南按功能障碍类型立项、并按“半小时”计价并设立加收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尊重。
广东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韩惠东指出,新指南使医疗计价从“模糊”走向“清晰”,并通过设置加收项,使立项逻辑更贴合技术劳务价值。该省将原208项体被系统项目整合为53项,并对美容整形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政府指导价项目创新采用五种定价方法。
甘肃省医保局副局长石洋介绍,麻醉类指南首次确立麻醉恢复室复苏阶段的计价规则,将服务周期延伸至“患者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并针对高风险麻醉设立加收项,推动技术劳务价值显性化。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编制药学、检验、辅助操作等立项指南,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在2026年整体完成对接落地工作。国家医保局也将一如既往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各地医保局按程序做好新增、修订、兼容工作,大力支持医疗领域创新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