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等三大业务平台同步亮相。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标志着数字人民币从国内试点迈向国际化运营的关键跨越,更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同步推出三大业务平台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建和管理,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与此同时,三大业务平台同步亮相。其中,跨境数字支付平台立足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使用,探索运用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区块链服务平台定位于支持标准化的区块链交易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数字资产平台定位于支持链上发行、登记、托管和交易合规数字资产。
在分析人士看来,三大业务平台精准聚焦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分工明确、协同发力。
“传统支付体系存在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有限等痛点,而数字人民币依托区块链等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即时结算,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与时间消耗。”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刘功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将直接提升支付效率,区块链服务平台确保交易的可追溯性与安全性,数字资产平台则为未来数字化金融资产交易奠定基础。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新路径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设立,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
在刘功润看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首先,它通过技术优势破解人民币国际化瓶颈。其次,它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数字人民币通过跨境支付切入,可打造“支付先行—投资跟进—储备发展”的新路径。此外,它还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可接受性。
“国内数字人民币运营生态的基本形成,加上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的推进,将进一步形成数字人民币运营的国内和国际两个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说,这体现了数字货币领域从国内试点向国际应用延伸的清晰路径,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和影响力。同时,构建独立的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国际支付系统的依赖,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金融安全性。
“展望未来,随着中心业务深入开展及与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数字人民币有望在遵循国际规则的前提下,为构建更加高效、包容、稳健的全球货币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刘功润说。
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与三大业务平台的落地,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又一关键事件。
受访人士认为,业务平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建设高度契合,将成为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引擎。
刘斌表示,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建设运营数字人民币跨境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推进与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将进一步完善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传统金融中心竞争侧重于市场规模和机构集聚,而未来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将日益依赖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刘功润说,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落户上海,将强化上海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枢纽地位,同时吸引相关产业链企业集聚上海,形成生态圈。
刘功润进一步表示,这还将提升上海在全球金融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数字货币作为新兴领域,相关标准、规则仍在形成中。上海通过先行先试,能够积累数字货币跨境应用的实践经验,直接参与甚至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制定,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此外,运营中心的设立有望催生上海金融业务创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