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部署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16项具体任务,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表示,《意见》印发后,交通运输部还将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加快普及智能体应用。同时,采用“科技+工程”模式,围绕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等典型应用,推动实施一批创新工程。
《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成为交通创新发展重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关键技术供给方面,《意见》提出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为建设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技术底座。
创新场景赋能方面,《意见》聚焦七大领域,推进组合辅助驾驶示范,研发智能铁路装备与系统,推进港口智能化升级与智慧航运建设,打造智慧民航,升级邮政快递智能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养系统,深化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数字化。
核心要素保障方面,《意见》要求: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动态整合企业算力,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各方深化数据共享;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
产业生态发展方面,《意见》提出:组建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汇聚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部公司、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各方力量,共享算力、共建语料、共训模型;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促进技术转化应用;组织开展“十百千”创新行动,加速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表示,《意见》出台后,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稳妥有序,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支撑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具有‘头雁’效应的战略性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