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关键节点,广深港高铁已全线开通七载。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获悉,截至2025年9月25日,广深港高铁今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已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双向高频的要素流动态势,诠释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劲活力。广深港高铁重塑了粤港澳三地的时空格局。香港西九龙站至深圳北站最快仅需18分钟的通勤速度,让“同城效应”从愿景变为现实。
跨境旅游、商务往来、家庭探亲构成客流主力
家住香港新蒲岗的彭女士是一名律师,她经常乘坐高铁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每个月都要乘坐高铁到内地至少一两次,去旅游、工作、读书等。高铁方便快捷,票价便宜,乘坐体验也非常舒服。今天坐高铁去广州学习法律课程,过几天再坐高铁返回香港。之前我也曾去过北京、武汉等城市,去得最多的城市是深圳。”彭女士对记者表示,广深港高铁的开通让大湾区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许多香港人选择周末乘坐高铁到深圳去品尝美食和逛街。
广铁集团人士对记者介绍,今年暑运期间,广深港高铁交出亮眼答卷——跨境客流达6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数据背后,双向流动特征尤为显著:香港发往深圳地区的旅客占其内地总客流的48.7%,深圳地区发往香港的旅客占内地赴港总客流的49%。其中,“双城通勤族”占比达三成,跨境旅游、商务往来、家庭探亲三大需求构成客流主力,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深化拓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双城生活”从新鲜体验变为民生常态,折射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民生温度。今年以来,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单日客流超10万人次的高峰日达66天,且全部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
中国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人士表示,高铁凭借其方便可靠、高速舒适的服务,加上西九龙站“一地两检”的优势,让两地市民的往来更便捷轻松。高铁客运量持续创新高,反映两地深化融合带来的蓬勃发展。高铁不单是重要的跨境交通工具,更深化了两地互联互通,对旅游、文化、学术和社会交流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广深港高铁北起广州南站、南至香港西九龙站,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1公里,其中内地段115公里,香港段26公里。内地段于2011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香港段于2018年9月23日正式投入运营。
通关效率持续提升
广深港高铁采用“一地两检”方式,即所有出入境手续均需在西九龙站完成。深圳边检总站西九龙边检站执勤三队副队长刘志成对记者表示,西九龙站口岸开通以来,西九龙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9300万人次、跨境列车超26万列次,年均增幅分别为15%和4.4%。
“随着我们持续优化免签政策,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捷移动支付等便利措施,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贸易交流,得益于口岸‘一地两检’通关模式、高铁一站直达等便利优势,高铁成为广大外籍旅客进入中国内地的热门选择,西九龙站口岸入出境外籍旅客总量位居全国陆路口岸第一。”刘志成透露,今年以来,西九龙边检站累计查验入出境外国旅客超90万人次,同比增长32.8%,其中享受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超19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102.7%。入境外籍旅客主要来自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刘志成告诉记者,随着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通关体验,最大化便利各要素高效流通,旅客平均通关时间降低30%,80%以上的中国旅客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内地口岸区通关手续。
“一地两检”指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边境口岸,于同一地点完成双方的出入境检查及检疫手续,旨在提升通关效率。2017年11月15日,香港立法会通过“高铁一地两检”方案,采用“三步走”立法程序,将西九龙站B2至B4层约10.5万平方米划为“内地口岸区”,该站点采用“同层两检”模式,旅客可在同一楼层完成两地通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