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股权投资行业仍面临募资难、投资风险高、退出机制不畅以及行业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9月26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指出,在科技创新产业化过程中,尤其是0到1的早期阶段,传统金融体系难以有效匹配需求。未来,政府投资基金和企业创投(CVC)将扮演重要角色。
企业创投具有多重优势
陈文辉表示,中国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之中,如何有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允许商业银行设立AIC,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的探索。
“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逐渐成为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组成。政府投资基金的比重不断提高,既体现了政策导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文辉说。
国办“1号文”明确提出要实现政府投资基金的精准化定位,优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政策,从市场化运作、风险容忍和容错免责机制,到延长基金存续期、降低返投倍数和优化出资比例,逐步回应行业难点。
陈文辉指出,在实践中,政府投资基金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目标过多、难以协调。尤其是招商引资,应明确不是核心目标,以免削弱基金本身支持创新的功能。
除了政府投资基金,CVC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文辉举例,以一汽收购独角兽企业卓驭为例,其通过CVC布局自动驾驶赛道,最终实现股权收购与产业转型。这说明CVC不仅能够补链、强链,还能为传统企业构造第二增长曲线。
“历史经验亦证明CVC的重要性。互联网大厂如腾讯、阿里通过CVC孵化了美团、京东等新巨头;华为设立‘哈勃投资’,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小米则通过CVC从手机拓展至汽车产业。这些案例表明,CVC在募投管退全链条中优势显著:在募资端,既可用自有资金,也能吸引外部资金,不受期限限制;在投资端,紧贴产业链,助力战略布局;在管理端,产业理解深刻,能有效赋能被投企业;在退出端,除IPO外,CVC通过并购退出的方式更具灵活性和成功率。”陈文辉说。
市场化导向与建立容错机制
谈及股权投资基金的未来发展,陈文辉提出三方面建议:
第一,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股权投资基金处于核心地位,但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股票市场、信贷、债券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协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科创债的推广有助于补充耐心资本,为前期企业提供类似股权的资金支持。
第二,优化退出机制。退出是募投管退的核心。若无法顺利退出,募资和投资都将受阻。目前IPO仍是最优方式,但容量有限。并购退出将成为未来主要方向。随着央企、国资委以及证监会鼓励收购退出,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将更加多元。
第三,市场化导向与建立容错机制。无论是政府投资基金还是CVC,都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规律,建立容错机制,集中资源支持关键赛道与新质生产力,避免“一切都要”的目标设定。
“整体来看,政府投资基金与CVC共同构成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的重要金融力量。通过市场化机制、耐心资本积累和退出渠道拓展,可以实现创新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陈文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