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7 04:12:40 股吧网页版
聚焦未成年人用网新变化 人工智能成各方关注新焦点
来源:中国经营报

  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5)》(以下简称“《青少年蓝皮书》”)新书发布暨青少年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据悉,今年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是基于第12次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和最新的专项研究成果,并且首次推出了人工智能专题研究,聚焦于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使用情况。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运用正处在由普及走向深化、由工具使用走向智能陪伴的重要阶段。同时,恰逢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学校治理、平台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活动现场,《青少年蓝皮书》的编撰者们,其他专家学者、教育界代表、企业方代表,对于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未成年人在用网时面临的挑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生态。一方面,AI技术为个性化学习、远程教育、智能辅导等提供了全新可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学校、企业、监管部门等方面审慎思考如何防范技术滥用,形成良好协同,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AI时代下的未成年人用网新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逐渐深入到未成年人的用网行为当中,对于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生成式AI广泛嵌入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场景的情景下,胡正荣建议,第一,加强互联网使用对未成年人群体影响的研究。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交织演进的背景下,短视频、短剧、游戏、网文等新业态已经深入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下一步需要加强对于互联网使用给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第二,加强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前沿性的关注和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成年人用网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议题,如何理解这些现象,需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为深刻理解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提供更多更有见地的前沿理论。第三,完善互联网运用数据案例库的建设。

  可以说,与过去相比,随着青少年越发普遍地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下未成年人在实际用网场景中的最新变量。

  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青少年蓝皮书》主编季为民在发布报告时介绍,目前,AI学习机成为主要的学习工具。有关数据显示,12.2%的未成年人使用过AI学习机,19.1%的使用过智能手表,AI设备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场景。比如,上海市长宁区探索了通过AI设备来采集学生的体育和心理数据,来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目标的推进。这也体现了AI学习机不仅承担教学辅助工具的功能,也正在逐步构建智能教育治理结构中的底层数据,为底层数据提供接口。

  这也反映出,人工智能产品正在进入学校教育场景,同时,不同年龄阶段持有率及需求差异显著。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在AI学习机的持有上存在差异。其中,中学生持有率较高,初中生是24.8%,高中生是23.9%,小学生低一些,是7.5%。这些特点同样体现在其他的AI上网设备上,中学生持有率也略高,课业复杂度较高,自主学习需求更高的中学生也更倾向于使用AI学习机。另外,在家庭场景方面,AI对话机器人,陪伴类的挂件和情绪互动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辅助入睡、缓解情绪、代替父母陪伴等日常的场景中。在学校方面,部分地区还尝试引入了AI问答平台,生成式写作工具辅助课堂教学。虽然有很多都是处在探索阶段,但是这种分龄化的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潜力已经初步显现。”季为民说。

  值得注意的是,城乡未成年人的AI设备拥有量差距明显。《青少年蓝皮书》显示,整体上,城市未成年人AI学习机拥有率是15.4%,农村仅为5.8%,城市未成年人在AI学习机、智能手表、语音机器人等设备的使用率、功能掌握度、应用场景、多样性方面显著高于农村,并且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对比不同性别的未成年人,设备拥有率方面也存在差距,城市男生高于女生,尤其是在AI学习机和智能手表的拥有率上,城市男生占比均高于女生近5个百分点,设备接入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农村女生的人工智能设备普及程度总体上反而超过了男生。

  智能时代的用网保护

  《青少年蓝皮书》指出,在当前未成年人的用网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数字内容使用不均衡,健康与心理风险防护不足;网络保护机制未实现分龄精准化举措,协同治理效能不足;数字素养与网络认知精准培养方面欠缺,且城乡差距明显等。

  对此,《青少年蓝皮书》编撰人员以及教育一线工作者深有体会。

  在主题为“智能时代的未成年人用网保护”的圆桌对话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校长牟成梅表示,从《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保护条例》出台,以及从“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很多积极的进展。“比如说,我们从一些‘堵’变成了‘疏’,从原来单纯的用网,变成全方位的各种平台、各种应用的综合保护,同时也看到了,从一种自发、完全靠责任的状态,上升到了法律的层面,这些都是很好的积极的进步。”

  但牟成梅同时也发现,有一些问题会逐渐地凸显,特别是学校、家长与企业的协同方面。同时,她认为,家庭是青少年安全健康用网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后一道底线。

  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少年蓝皮书》主编沈杰说道:“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它带来的光明的一面,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它有风险。这个风险有两点:第一,不要被它洗脑,在技术化的时代里,我们不要失去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不要失能,如果什么都依赖人工智能的话,我们的能力就弱化了。”

  中国经营报社副社长、《青少年蓝皮书》副主编杨斌艳则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印象深刻。

  “当我们在谈城乡的时候,数字鸿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智能时代,城乡之间应该通过AI赋能,让二者之间的鸿沟不要再扩大,而是去弥合,我们要携手去赋能农村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一起踏进AI智能时代。”杨斌艳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成长中心秘书长崔乃文则表示,AI现在已经深入到网络监管与治理之中,相比之前单独的关键词屏蔽方式更高效、更精准,能够创造一个整体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但目前AI对于未成年人也存在三大不利影响。首先是AI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威胁到对未成年人的隐私边界;其次是AI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有意或无意地植入对职业、性别、种族等不同维度的偏见,未成年人在识别偏见方面尚不成熟,需要提升数字素养才能有效辨别;最后是AI幻觉问题,成年人搜到AI生成的信息可能都会信以为真,更遑论未成年人。因此,在保护未成年人科学合理使用AI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方探索更多方式

  作为提供网络与人工智能产品服务的一方,企业在未成年人用网保护方面也是关键一环。

  “首先,未成年人的识别保护、实名认证,这个制度我们首先要认真贯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盛趣游戏党委书记郭臻在主题为“如何避免青少年模式陷入马奇诺防线”的圆桌对话环节说道,“其次,我们也在努力开发多一些监督功能,方便帮助家长监督未成年人的用网行为,随着AI技术的进步,我们会利用它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最后,我们建议把网络素养纳入学校的日常课程之一,培养未成年人的批判性思维,对家长来说,也要更多地学习新的知识,包括AI,来关心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有一个核心的问题,我们不是要筑高墙,我们想要的可能是护城河这样的方式。我提供一个安全的可以去探索的空间、一个可以去自由创作的环境,我觉得比高墙更重要。”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如是说。

  北京昇腾创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教育部负责人王诗涵则表示,AI技术不应仅是限制工具,更应成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伙伴。“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其效果最终取决于使用者和使用场景。”王诗涵强调,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绕过防沉迷系统的行为,根源往往在于陪伴不足和精神世界的空白。AI是强大的工具,但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技术、教育与家庭陪伴的三者结合,共同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健康、充实、可创造的数字成长环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