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民间投资正处于一个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投资方向将进一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聚焦。要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回应企业关切,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盘活存量、做大做优增量。
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之外,一组有关制造业的数据值得关注:在500强民营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从2023年的63.8%提升至目前的66.4%,连续3年保持增长。
此外,制造业民企在营收占比、研发投入这两大关键指标上,同样表现不俗。据统计,制造业民企对500强营收贡献率达68.84%,研发投入占比更是升至71.3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传统制造业持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努力与成效。
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民间投资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前8个月,我国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快于全部投资增长速度。
制造业民间投资表现更为突出,呈现出“总量稳健、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特征。前8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快于民间项目投资1.2个百分点,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超四成。在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民间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领跑。
从客观上看,当前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诸如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铁路、核电等领域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等,这些政策举措有效拓展了制造业投资空间。
新质生产力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一方面,相关政策明确支持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民间资本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另一方面,制造业民间投资对风险的多元偏好、充沛的创新活力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契合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对于技术迭代快、决策灵活和持续创新的内在要求。同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出,与制造业民企产业升级需求形成呼应,推动了民间投资潜力的释放。
当前,制造业民间投资正处于一个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投资方向将进一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聚焦。对此,要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回应企业关切,更大力度破立并举来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盘活存量、做大做优增量。
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扩大市场准入是前提,关键在于破除隐性壁垒,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近期,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保障广大民营企业获得公平进入市场的机会。此外,“壁垒清单”动态清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剑指各种“玻璃门”“旋转门”,确保清单之外的所有领域对民间资本平等开放。
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强化要素保障是支撑,重点在于创新融资支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践中,相关部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设立投向新兴产业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一些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产品,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提振民企投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张,但我国制造业利润仍面临挑战。在今年500强民企中,上榜制造业民企的净利润增速仅为1.2%,明显低于行业营收增速。导致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既有运维成本增加的因素,也与“内卷式”竞争脱不了干系,但我们更乐见民企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这种以短期利润下降换取长期技术积累的做法,将为制造业民企加快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赢得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