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7 05:52:31 股吧网页版
拍照冷与热折射文旅新逻辑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两则新闻引发关注:一则是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于9月4日宣布永久停业,这并非孤例——此前重庆、旧金山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加入了关停行列;另一则是福建泉州蟳埔村的簪花技艺持续火爆“出圈”,一个面积仅约2.3平方千米的小村落,今年1月至7月接待游客超42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50亿元。

  将这两则新闻放在一起看,相同的是两个文旅场景的核心吸引力都与“拍照”相关:人们去蜡像馆,是为了与名人蜡像合影;奔赴蟳埔村,是为了头戴簪花定格影像。二者不同的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接连关停,原因是客流量不达预期、租约到期等;另一个则凭借传统技艺,激活了旅拍、文创、餐饮、民宿等多元业态。同样是拍照,为何两者的市场命运大相径庭?

  在社交媒体深度渗透的当下,拍照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行为,而是成为一种社交货币。用户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大部分都是用于社交传播,而能产出优质素材的场景,自然成为流量焦点。

  观察社交平台不难发现,一张“出片”的照片,评论区能收获大量赞美,也有不少网友会打听拍摄地点、请教构图技巧,进而催生“打卡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出片力”已成为衡量文旅项目价值的关键因素。

  与蜡像合影,之所以在这场内容竞赛中竞争力不足,正是因为这类照片画面既难以达到年轻人对美感、格调的出片要求,更无法形成差异化传播亮点。当照片连社交分享的价值都不存在时,许多游客自然失去了前往的动力。

  反观蟳埔村的簪花体验,精准踩中了内容生产的核心需求。头戴鲜花缀成的簪花围,行走在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渔港码头间,游客成为画面主角。这种场景下拍出的照片,既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重感,又兼具个人审美表达的独特性,天然具备“出圈”属性。游客发布照片的过程,既是自我展示,也是对簪花文化的二次传播,形成了“拍照—分享—引流”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内容生产是表层需求,那么体验内核的差异则是决定两者命运的根本。当代年轻人对文旅消费的期待,早已超越拍张照片就走的浅层模式,而是转向进入剧情、成为角色、解锁成就的沉浸式体验。

  蟳埔村的成功,就在于构建了全链条沉浸式体验。簪花不是简单的戴花拍照:从挑选花材、聆听花艺师讲解历史到感受传统技法的温度,再到身着闽南服饰行走在实景街区,游客全程深度参与。在此过程中,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与演绎者——他们用自己的影像,让簪花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分享。这种把自己活成风景的体验,精准契合了年轻人对自我表达与文化认同的双重需求。

  蜡像馆的落幕与蟳埔村的火爆,共同指向文旅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已从“我们有什么”转向“用户要什么”,脱离用户真实需求的资源堆砌,终将被市场淘汰。文旅项目还需要建立内容迭代机制:无论是非遗体验的形式创新,还是互动玩法的升级,唯有保持新鲜感,才能持续吸引客流。此外,成功的文旅项目绝非单一打卡地,而应是场景生态系统。蟳埔村以簪花为核心,延伸出多元业态,让游客从拍一张照变为玩一整天。

  归根结底,文旅消费的本质是情感消费与体验消费。当蜡像馆还在让游客与“明星”合影时,蟳埔村已经让游客成为自己故事里的“明星”。这或许就是两者命运分野的关键,更是所有文旅从业者需要读懂的新逻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