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每个人都希望能做到“既要、又要”,既要回报高一点,又希望潜在的风险小一点。
但是面对股市中数千只股票,普通投资者常常陷入迷茫:究竟选哪个股票收益率高、如何搭配组合才能提升投资的安全系数?对于并不精通证券投资者来说,难道就只能在市场中当“韭菜”吗?
答案并非如此,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又希望投资收益率高一点、安全性好一点的投资者而言,权益类基金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专业管理的股票组合
权益类基金是一种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其价值与所持股票的表现紧密相连。根据相关规定和产品设计,权益类基金投资股市的资金比例多在60%以上,指数基金的股票仓位甚至会达到95%以上。
这类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他们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汇集起来,构建一个包含多只股票的分散化组合。与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相比,权益类基金因为股票价格波动大,风险系数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其潜在收益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低风险产品,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
投资权益类基金和直接购买个股也有区别。当你买入一只个股,你的收益率完全取决于这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股价走势。如果公司业绩向好,股价上涨,收益率可能很可观。但若公司出现问题,股价大跌,损失也会很集中。
权益类基金投资于十几只,甚至几十只股票,单只股票的下跌对整体组合的影响被稀释。这意味着,基金通过分散投资降低了单一股票的风险。同时,由于基金管理人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持仓结构,其收益率也更偏向于整个股票市场或特定行业板块的平均表现,稳定性比个股更强。
风险控制有机制
权益类基金管理要遵循“双十原则”,这是监管层为控制风险设立的重要规定。具体而言就是,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合计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10%。这个规则决定了即便是基金经理极为看好的股票,也无法进行过度集中的押注,这促使基金的表现更多地依赖于一篮子股票的整体表现,而非单一个股的奇迹。
因此,投资者定期查看基金的持仓和对应仓位是一种对自己投资负责的行为。在基金公司官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等渠道,可以查阅基金定期发布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这些报告中会详细披露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股票仓位占比以及行业配置情况。
查看持仓关键是要分析基金重仓了哪些行业、哪些公司,以及对应的仓位比重,并评估这一篮子股票的质量。如果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近期市场热门的行业,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且这些行业板块恰好处于上涨周期,那么基金的单位净值往往会随之快速上涨;反之,如果重仓股所在的行业陷入调整,基金的单位净值就会出现下跌。
同时,股票仓位的高低也会影响基金的波动幅度。在市场上涨行情中,高股票仓位的基金通常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在市场下跌时,高仓位基金面临的净值回撤风险也会更大。
个人难以复制基金的效果
个人投资者直接买股票,往往难以达到权益类基金的安全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量和操作能力的限制。首先,个人资金有限,要像基金那样分散投资于几十只股票,需要大量本金。例如,买10只股票可能就需要数十万元资金,这对多数人来说不现实。而基金汇集了大量资金,可以轻松实现广泛分散,降低单只股票的风险。
其次是操作能力的差距。个人投资者若想同时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只股票,还要时刻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持仓。但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往往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充足的时间,难以对每只股票进行深入分析,更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和灵活操作,很容易因为信息滞后、判断失误而导致投资亏损。
而基金公司则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他们会对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同时还配备了专门的系统实时监控每只股票的波动情况、公司公告以及行业政策变化,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基金持仓,无论是投研能力还是操作效率,都远非个人投资者所能比拟。
所以,对于追求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权益类基金提供了一条更稳健的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权益类基金,既能借助专业力量参与股票市场,分享经济发展和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又能有效降低单只股票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