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的公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广度深度不断提升。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2025年1-8月,中国债券发行规模超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是实体经济融资的第二大渠道。
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中国债券已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目前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三,都高于纳入指数时的预计占比,充分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资产的信心。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持债约4万亿元人民币;2025年1-8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现券成交规模约1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通北向通规模约7.2万亿元人民币,南北双向交易投资持续活跃;截至2025年8月末,互换通累计成交1.5万多笔,累计成交名义本金约8.2万亿元人民币,当前成交规模较上线初期增长了9倍多。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债券回购开放顺应境外机构需求,是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债券回购是金融机构之间以债券为标的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一。2025年1-8月,我国债券回购交易规模累计达14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2%。2015年起,境外主权类机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三类机构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出离岸债券回购业务;6月,香港金管局宣布离岸债券回购业务优化安排。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为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灵活高效的流动性管理渠道和风险管理手段,同时,标的债券过户等机制设计与国际主流回购实践接轨,有助于增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与此同时,债券回购开放有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大力先后推动“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互换通”落地,并持续优化相关业务运行机制,提升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联通水平。债券回购方面,推出以“债券通”项下债券为抵押品的离岸债券回购业务,此次债券回购开放支持“债券通”渠道入市的全部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业务,有助于促进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