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9月26日,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的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全景呈现了从基础设施、大模型到Agent(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AI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
走进2025云栖大会的前沿应用馆,一个身高170cm、深黑色的人形机器人迅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配置有全方位感知系统,能在工业场景中灵活获取环境信息并做出实时响应。这是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普智能”)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贾维斯2.0”。
据悉,此次大会共有200余家企业带来了最新AI终端与Agent应用案例——从工业化落地到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展示了AI渗透制造、物流、商业、设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多类型机器人落地工业场景
制造业依然是AI应用落地的重要阵地。针对以“贾维斯2.0”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矩阵设计规划,均普智能旗下的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海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产品矩阵规划并非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深度整合。一方面,持续强化在汽车、医疗等优势行业的工业制造;另一方面,公司以贾维斯人形机器人平台为核心,不断孵化出能够适应不同场景的产品单元,从而优化技术平台生态。”
当记者走入“极限作业”展区时,一阵低沉的机械运转声传来,线条硬朗的四足机器人绝影X30登场,只见它在展区设置的45°楼梯上敏捷攀爬,步伐稳健。绝影X30由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现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绝影X30采用IP67工业级防护标准,可在-20℃至55℃的特定复杂环境中稳定作业,适用于电站巡检、管廊探查、应急救援与消防侦查等不同应用场景。
另一侧,乐聚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则搭建起模拟汽车行业总装车间。记者看到,数台人形机器人正在“分工协作”:一部分人形机器人负责空箱抓取搬运,从而实现自动化回流;另一部分则在产线中分拣作业,精准质检工件物料,整个过程衔接流畅,使人仿佛置身于未来的智能工厂车间中。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柔性化、智能化的提升,机器人在工厂里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机械替代’,而是通过感知、协同和学习,实现对生产效率、品质管控和安全保障的全面提升。这意味着,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AI终端助力企业商业模式建构
在云栖大会主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兼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表示:“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会有众多的机器人和Agent24小时为我们服务。”
除了工业化场景的有效落地,AI在商业模式构建上的探索同样引人注目。此次大会,多款企业级Agent产品和AI视觉化终端集中亮相,让人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如何参与企业运营、推动商业创新。
在“AI云·加速服务创新”展区,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数码”)带来了“神州问学”企业级Agent平台。神州数码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神州问学’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快构建企业全场景AI应用,并实时响应公司业务需求。为企业提供模型、数据、应用和算力的全方面服务。企业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智能体还能够自主生成场景训练数据,达到智能进化的效果。”
AI视觉化应用同样成为亮点。在“X—FUN智能包装设计平台”的展台,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用户将如何使用该平台,依托阿里云算力支持,用户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的形式,由AI辅助完成产品包装的整体设计,并依据个人设计概念进行实时调整。在版权方面,平台能够凭借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提供的中华美学基因库进行包装设计。目前,该平台已经有效落地设计行业个人及企业用户。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从技术探索阶段,逐步走向大规模商业落地。对企业而言,它不仅带来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更推动了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的重塑。AI终端的落地,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门槛、更快速度完成业务创新,让商业更高效、更灵活,这对推动整个产业生态升级具有重要意义。”